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反畔的意思、反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反畔的解释

见“ 反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反畔是古汉语词汇,现多写作“反叛”,指背叛、叛乱的行为。以下从释义、字源、典籍用例等角度详细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背叛与叛乱

    “反畔”指背离原有立场或统治者,发动叛乱。《汉语大词典》明确其同“反叛”,释义为“背叛,叛变”。

    例:

    《史记·秦始皇本纪》:“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其中“作乱”即“反畔”的具体表现。


二、字源解析

  1. “反”:

    本义为“翻转”,引申为“违背”。《说文解字》:“反,覆也。从又,厂声。”段玉裁注:“覆者,倒也。”

  2. “畔”:

    原指田界(《说文》:“田界也”),后假借为“叛”。《玉篇》:“畔,离也,叛也。”

    合成词义:二字结合强调“背离界限,颠覆秩序”,凸显行为的根本性背叛。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佐证

  1. 《汉书·五行志》:

    “诸侯更制兹谓叛。”颜师古注:“叛,反畔也。”

    此处直接以“反畔”释“叛”,说明其为核心贬义词。

  2. 《后汉书·隗嚣传》:

    “畔臣见之,当何面目哉!”

    虽未直用“反畔”,但“畔臣”即“反畔之臣”,指背叛君主的臣子。

  3. 《论衡·恢国篇》:

    “亡新(王莽新朝)反畔。”

    指王莽篡汉后引发的天下叛乱,印证“反畔”适用于政权颠覆场景。


四、语义辨析


五、现代工具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收录“反畔”词条,释为:

反叛。畔,通“叛”。

例证引《史记·周本纪》:“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於王,作脩刑辟。”


主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2. 《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2013年。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2013年。
  5. 《论衡校释》(黄晖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

(注:古籍原文引用均依据权威整理本,现代辞书释义以最新修订版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反畔”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以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反畔”与“反叛”同义,指背叛、叛变的行为。具体指在被招募或加入某一组织后,违背原有立场或团体利益,转而采取敌对或对立态度。

构成分析

文献与用法

  1. 历史用例:古籍如《汉书·梅福传》提到“王章非有反畔之辜”,《后汉书》中也有“匈奴反叛”的描述,均指向背叛行为。
  2. 现代语境:多用于书面表达或历史叙述,如“阴谋反畔”指暗中策划叛变。

相关词语

补充说明

“反畔”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更多以“反叛”形式出现。其含义强调从内部或原有立场出发的背离行为,与单纯的外部敌对(如“侵略”)有所区别。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标令不舍剗车长行超度众生车脂迟晖重聚传人楚味村歌社鼓村镇丹岑愓悍吊场钉螺防御机制赶山鞭甘馨惯使翰林院恒训黄草布灰炮饺饵碣子计节狂暴昆味赖账廉劲礼坏乐崩璘玢茅岭秘宝明盘鸣钟蓦路人目不见睫鸟强破陋强梗潜图曲谢人琴俱逝软脚飒擖屎诗手足重茧束教随乡入乡泰山铁矿问心五岭汙佞下马坊香火祠先自隗始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