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樹木茂盛的枝條。 晉 陸機 《從軍行》:“夏條集鮮藻,寒冰結衝波。” 南朝 梁 蕭統 《答湘東王求文集詩苑書》:“夏條可結,睠於邑而屬詞;冬雪千裡,覩紛霏而興詠。” 唐 沉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張岐州》詩:“芃芃秋麥盛,苒苒夏條垂。” 唐 韋應物 《夏花明》詩:“夏條緑已密,朱蕚綴月鮮。”
“夏條”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但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判斷其核心含義:
根據、等古籍及詞典釋義,“夏條”指夏天樹木茂盛的枝條,常用于古詩文描繪夏季景象: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提到“夏條”指“夏季穿着單薄衣物”,但該釋義缺乏古籍佐證,可能與“葛衣”“輕紗”等描述夏季服飾的詞彙混淆,建議以權威文獻記載為準。
推薦采用第一種解釋,即“夏季茂盛的樹木枝條”。若在文學作品中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自然景象還是引申含義。
夏條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代表夏天中的某一段時間。它可以解釋為夏天的條款、時期、季節等。
夏字由頭部的陽部(二畫)和下部的下半截(五畫)組成,共計七畫。
夏條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小宛》:“夏台以烝,以作以就。”夏台即為夏天的時期,夏條概念逐漸擴展至整個夏季。
夏條的繁體字為「夏條」。
在古代,夏條的寫法可能存在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夏字的形狀為「⺮心止又」,在這種寫法中,夏條可能類似于「⺮心止又橫」。
1. 炎炎夏日,夏條才剛剛開始。
2. 暑假是小朋友們放松心情的好時光,他們都期待着夏條的來臨。
3. 那個夏天我和朋友們在河邊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夏條。
夏天、夏日、夏季、夏至、夏裝。
夏時、暑時、夏令。
冬條、秋條、春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