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三其節的意思、二三其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三其節的解釋

二三:不專一;節:節操。不能堅持操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二三其節”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èr sān qí jié,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意志不堅定、反複無常,無法堅持操守。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孫盛的話:

“奕者舉棋不定猶不勝其偶,況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節,可以推服強鄰,囊括四海者乎?”
意為:下棋時猶豫不決尚且無法取勝,何況在衡量君主才能時反複無常,怎能征服強敵、統一天下呢?。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境:多用于書面語,含貶義。
  2. 示例:
    • 他處事缺乏定力,常因外界影響而二三其節。
    • 面對利益誘惑,若二三其節,終會失去信任。

四、近義詞與辨析


五、補充說明

此成語在現代多用于批評政治立場、商業決策或個人品格的反複無常,強調堅守原則的重要性。可通過典故中的“舉棋不定”加深理解。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出處原文或例句,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二三其節》的含義及相關信息

《二三其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言行端正、舉止得體,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下面将為你介紹該成語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和筆畫

《二三其節》的拆分部首為“二”和“三”,其中“二”屬于“二點水”部首,“三”屬于“三點水”部首。整個成語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二三其節》最早出自《韓非子·盡心》一文,字面意思是“二十三條廟規”。後來逐漸引申為指一個人遵守社會道德規範、遵循良好的行為準則。

繁體

《二三其節》的繁體字形為 「二三其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二三其節》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二三其戒」。

例句

他在工作中始終遵守着《二三其節》,深受同事和上司的贊賞。

組詞

二七兩節、二指清白

近義詞

守禮、守紀律、守規範

反義詞

言行不檢、言行放肆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盡管問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