咎毀的意思、咎毀的詳細解釋
咎毀的解釋
(1).歸咎,诋毀。《三國志·魏志·牽招傳》:“何敢慢易咎毀大人。”
(2).猶咎悔。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七缪》:“夫實厚之士,交遊之間,必每所在肩稱,上等援之,下等推之。苟不能周,必有咎毀。”
詞語分解
- 咎的解釋 咎 ù 過失,罪過:咎戾。負咎。以彰其咎。 怪罪,處分:既往不咎。咎由自取(遭受責備、懲處或禍害是自己造成的)。 災禍:休咎(吉兇)。 怨仇:與臣有咎。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毀的解釋 毀 ǐ 破壞損害:毀滅。毀害。毀棄。銷毀。 燒掉:燒毀。焚毀。 把成件的舊東西改造成别的東西:一張舊桌子毀成兩個小凳子。 诽謗,說别人的壞話:毀謗。毀譽。诋毀。 譽 筆畫數:; 部首: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咎毀”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具有兩個主要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歸咎并诋毀
- 指将過錯歸咎于他人,并加以诽謗或貶低。
- 例證:
《三國志·魏志·牽招傳》中提到:“何敢慢易咎毀大人”,意為“怎敢輕慢诋毀尊長”。
-
咎悔(自責或後悔)
- 指因自身行為不當而引發悔意,或因未能周全招緻他人非議。
- 例證:
三國魏劉劭《人物志·七缪》稱:“苟不能周,必有咎毀”,即“若行事不周全,必會招緻指責或自我悔恨”。
二、字詞拆解
- 咎(jiù):本義為“罪過、過失”,如“咎由自取”;亦可引申為“責備”(如“既往不咎”)。
- 毀(huǐ):包含“破壞”“诽謗”雙重含義,如“毀譽參半”中的“毀”即指貶低。
三、使用場景
- 古典文獻:多見于史書或典籍,如《三國志》《人物志》等,多用于描述人際矛盾或自我反思。
- 現代語境: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意判斷其指向“歸咎诋毀”還是“咎悔”。
若需進一步探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或《人物志》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咎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因為過錯而受到嚴厲的責備和批評。下面我給你詳細介紹一下咎毀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咎:部首口,筆畫8;
- 毀:部首毛,筆畫8。
來源:
咎毀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由“咎”和“毀”兩個字組成,表示因為嚴厲的批評和責備而受到的破壞或損傷。
繁體:
在繁體字中,咎毀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咎毀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太多變化。
例句:
1. 他因為不負責任的行為而受到了咎毀。
2. 那位演員因為丑聞而備受咎毀。
組詞:
咎責、責咎、受咎、批咎。
近義詞:
批評、責備、指責。
反義詞:
表揚、褒獎、稱贊。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