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觀賞節日所設的彩燈。《水浒傳》第七二回:“ 宋江 、 柴進 也上 樊樓 ,尋個閣子坐下,取些酒食肴饌,也在樓上賞燈飲酒。” 明 張瀚 《松窗夢語·時序紀》:“元宵賞燈始於 漢 祠 太乙 ,今上元觀燈是其遺風。”《醒世姻緣傳》第五回:“ 胡旦 别過,來到 蘇 家,晚間賞燈筵宴。”
“賞燈”是漢語詞彙,主要指在傳統節日(尤其是元宵節)觀賞彩燈的活動,兼具文化習俗與節慶娛樂屬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賞燈指觀賞節日期間裝飾的彩燈,常見于元宵節(上元節)。該習俗源于古代燃燈祭祀儀式,後演變為民間娛樂活動。例如《水浒傳》中描述“宋江、柴進上樊樓賞燈飲酒”,體現節慶氛圍()。
在廣東梅州興甯市,“賞燈”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節日,稱“響丁”,不同姓氏家族按祖規在不同日期慶祝,以圍龍屋為單位舉行祭祀、宴飲等活動。
除元宵節外,春節、中秋等節日也常見賞燈活動,并衍生出燈光藝術展等現代形式。例如“車如流水馬如龍,相約賞燈樂融融”描繪節日熱鬧景象()。
提示:若需了解不同地區賞燈習俗的完整信息,可參考搜狗百科(來源3)及地方文化資料。
賞燈是指欣賞燈火任真現而帶來的視覺愉悅的活動。通常在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會點亮各種各樣的燈籠,布置成美麗的景觀,并欣賞其燈光閃爍的美麗景色,從而帶來一種獨特的文化體驗。
拆分部首和筆畫:賞(赤旁,丿三畫)燈(火灬旁,日四畫)。其中“赤”部為空旁,表示紅色;“火”為火灬部旁,表示火焰。
來源:《賞燈》一詞源于古代漢字組詞中的“賞”和“燈”。賞意為欣賞、觀賞,燈指照明用的器具。
繁體:賞燈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寫“賞燈”的漢字為“賞燈”。
例句:我和家人一起賞燈,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
組詞:賞月、賞花、賞鑒、賞心悅目、賞罰、賞析等。
近義詞:賞花燃燈、賞燭。
反義詞:熄燈、滅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