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骨的意思、粉骨的詳細解釋
粉骨的解釋
粉身碎骨,不惜生命。《南齊書·王僧虔傳》:“一門二世,粉骨衛主,殊勳異績,已不能甄,常階舊途,復見侵抑。”《資治通鑒·梁武帝太清二年》:“臣寧堪粉骨,報命讎門。乞 江 西一境,受臣控督。” 宋 蘇轍 《為兄轼下獄上書》:“臣願與 軾 洗心改過,粉骨報效。”
詞語分解
- 粉的解釋 粉 ě 細末兒:粉末。粉劑。粉塵。米粉。花粉。藥粉。漂 * 。 特指化裝用的粉末:香粉。粉墨登場。粉黛。撲粉。粉霜。 用塗料抹刷:粉刷。粉飾。 使破碎,成為粉末:粉碎。粉身碎骨。 白色的或帶粉末的:粉牆
- 骨的解釋 骨 ǔ 人和脊惟動物身體裡面支持身體保護内髒的堅硬組織:骨頭。骨胳(全身骨頭的總稱)。骨節。骨肉(a.指最親近的有血統關系的人,亦稱“骨血”;b.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關系)。骨幹(刵 )。 像骨的東
網絡擴展解釋
“粉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粉身碎骨,不惜生命”,常用于表達為某種目的或信念甘願犧牲生命的決心。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粉骨的字面意思是“骨頭粉碎”,實際指代身體的徹底毀滅,強調不惜生命代價的奉獻或犧牲。例如《南齊書·王僧虔傳》中提到“粉骨衛主”,意為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衛君主。
2.用法與語境
- 詞性:動詞性短語,多作謂語或狀語。
- 常見搭配:如“粉骨報效”“粉骨衛主”,常與忠義、報恩等主題相關。
- 感情色彩:中性,既可表達正面奉獻(如盡忠、報恩),也可描述被迫犧牲的慘烈場景。
3.古籍出處
- 最早見于南北朝文獻,如《南齊書》記載“一門二世,粉骨衛主”。
- 宋代蘇轍《為兄轼下獄上書》中亦用“粉骨報效”表達為兄長贖罪的決心。
4.與相關成語的關聯
- “粉骨碎身”:指身軀粉碎,強調犧牲生命的決絕,如唐代《霍小玉傳》。
- “粉身碎骨”:含義相近,常見于詩文,如于謙《石灰吟》“粉骨碎身渾不怕”。
5.現代使用
-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如描述曆史人物的忠烈事迹。
“粉骨”通過極端化的身體毀滅意象,凸顯對目标的極度忠誠或奉獻,其文化内涵與儒家“舍生取義”思想密切相關。如需更多例句或演變脈絡,可參考《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粉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經過化解的骸骨。下面是對《粉骨》的詳細解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粉(米字旁),骨(骨字旁)。
- 筆畫:粉(9畫),骨(9畫)。
來源:
《粉骨》這個詞是由漢族古代文學作品《史記·漢書·王莽傳》中的“華臻年少時,食大胡脯粉骨餅”一詞演化而來。形容經過處理後的骨骸變得粉碎。
繁體:
《粉骨》的繁體字為「粉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粉和骨的寫法可能有一些差異,但整體意思和現代寫法相同。可以參考古代文字發展演變的曆史資料了解更多相關信息。
例句:
1. 曆經歲月滄桑,那些粉骨已化作塵埃。
2. 戰火中的城市,到處可見粉骨碎片的殘骸。
組詞:
可以根據需要将《粉骨》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如粉身碎骨、粉骨煙灰等。
近義詞:
化骨、骨灰。
反義詞:
完整的骨骸。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願意繼續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