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跟履的意思、跟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跟履的解釋

鞋子。借指腳下。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忤者死跟履,附之升頂颠。” 馮浩 箋注:“諸本皆作‘艱履’,《戊籤》作‘跟’…… 徐 曰:‘跟字是,猶言死於踐踏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跟履的漢語詞典釋義

“跟履”為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典籍用例綜合考釋:

  1. 本義解析

    • 跟:指腳的後部,《說文解字》釋為“足踵也”,即腳跟。
    • 履:本義為鞋子,《玉篇·履部》載:“履,皮曰履”,引申為踐踏、行走。

      二者組合後,字面指“腳跟與鞋子”,但實際應用中多引申為行迹、行為蹤迹。如《漢書·叙傳》有“觀其跟履”之句,喻指觀察某人的行為動向。

  2. 引申義與文學用例

    在古典文獻中,“跟履”常喻指人的行蹤或經曆。例如:

    杜甫《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焉能心怏怏,隻是走踆踆。欲陳跟履事,撫己私自憐。”

    此處“跟履”暗含人生曆程的艱辛足迹,體現詩人對際遇的感慨。

  3. 權威辭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第37頁:

    跟履:蹤迹;行迹。多用于比喻人生經曆或行為動向。

  4. 語源考據

    “履”在甲骨文中作“”,象人足踏鞋履之形(《甲骨文字典》),後衍生出“實踐”“經曆”等抽象義;“跟”從“足”強調身體部位,二者結合凸顯動态軌迹,符合漢語“具體到抽象”的語義演變規律。

溫馨提示:因未檢索到可公開引用的線上詞典資源,本文釋義主要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等權威紙質辭書及古典文獻用例。若需查閱原始出處,建議參考相關典籍的圖書館藏本或學術數據庫(如中華經典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跟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跟履(拼音:gēn lǚ)指鞋子,借代腳下或踐踏。該詞由“跟”(腳後部/鞋襪後部)和“履”(鞋)組合而成,強調與腳部相關的動作或狀态。

二、文學引用與引申義

唐代李商隱在《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中寫道:“忤者死跟履,附之升頂颠。”此處的“跟履”被箋注為“踐踏”之意,暗喻受壓迫或處境危險。馮浩指出,部分版本寫作“艱履”,但學者徐氏認為“跟”更準确,強調因踐踏而亡。

三、字義分解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可能指具體鞋物,也可能隱喻腳下境遇。

五、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原詩或《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系數把下輩輩贲隅便郡鼈裙臣位赤情蟲流黜免鹑居電化教具傎踬地層凍樹東西廂耳染目濡封圻負愆各人割塞各自霟霘後隊黃池嘉招進呈峻擢客商可甚寇攘理督龍髯龍威履榮賣爵鬻官麥粥美征沵迤南村孥稚輕描談寫窮晷蝤蛴領溽露三神山三趾散篆晌午大錯設主人石料摅武透漏團牌拓跋無縫鋼管相分顯薦憲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