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履的意思、跟履的詳細解釋
跟履的解釋
鞋子。借指腳下。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忤者死跟履,附之升頂颠。” 馮浩 箋注:“諸本皆作‘艱履’,《戊籤》作‘跟’…… 徐 曰:‘跟字是,猶言死於踐踏也。’”
詞語分解
- 跟的解釋 跟 ē 腳的後部,踵:腳後跟。 鞋襪的後部:高跟鞋。襪後跟兒。 隨在後面,緊接着:跟隨。跟蹤。 趕,及:跟不上班。 和,同:我跟他在一起工作。 對,向:我已經跟他說了。 和同與 筆畫數:; 部首:足
- 履的解釋 履 ǚ 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履曆(.個人的經曆;.記載履曆的文件)。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
網絡擴展解釋
“跟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跟履(拼音:gēn lǚ)指鞋子,借代腳下或踐踏。該詞由“跟”(腳後部/鞋襪後部)和“履”(鞋)組合而成,強調與腳部相關的動作或狀态。
二、文學引用與引申義
唐代李商隱在《行次西郊作一百韻》中寫道:“忤者死跟履,附之升頂颠。”此處的“跟履”被箋注為“踐踏”之意,暗喻受壓迫或處境危險。馮浩指出,部分版本寫作“艱履”,但學者徐氏認為“跟”更準确,強調因踐踏而亡。
三、字義分解
- 跟:腳或鞋襪的後部,引申為“跟隨”“嫁給”等動作。
- 履:鞋,也指“踩踏”行為,如“如履薄冰”。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可能指具體鞋物,也可能隱喻腳下境遇。
五、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看《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原詩或《滬江線上詞典》《查字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跟履》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表示跟隨、追隨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足”,表示與腳相關的意思。在漢字中,它的筆畫由8個構成。該詞的來源較為普通,沒有特殊的淵源或傳說。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人們通常将《跟履》寫作“跟律”,但現代拼音系統将它們統一為“跟履”了。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總是跟履着他的老師,努力學習。
2. 我希望能跟履着你的步伐,一起進步。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跟隨、跟蹤、追隨等。這些都是表示追隨、服從的意思。一個近義詞是“緊隨”,與“跟履”相似,表示緊緊地跟隨。相反的詞是“脫離”,表示分離、脫離跟隨的意思。
希望這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