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梧楸的意思、梧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梧楸的解釋

梧桐與楸樹。二木皆逢秋而早凋。《楚辭·九辯》:“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梧桐,楸梓,皆早凋。” 南朝 梁 鮑泉 《秋日》詩:“露色已成霜,梧楸欲半黃。” 唐 劉禹錫 《秋聲賦》:“至若松竹含韻,梧楸蚤脫;驚綺疏之曉吹,堕碧砌之涼月。” 宋 秦觀 《春日雜興》詩之二:“璧月鑒廉櫳,珠星絡梧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梧楸"是古代漢語中一個具有特殊意象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個角度進行解析:

一、詞源釋義 "梧楸"由梧桐(青桐)與楸樹兩種喬木組合而成。《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最早見于先秦文獻,特指秋季凋零的喬木,如《楚辭·九辯》載:"白露既下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通過并列兩種落葉喬木強化蕭瑟意境。據《古代漢語詞典》考證,這兩種樹木因葉片形态相似且同屬落葉大喬木,常被用作季節變遷的象征物。

二、植物學特征 梧桐(Firmiana platanifolia)為梧桐科落葉喬木,掌狀葉形,樹皮青綠,夏季開黃綠色小花。楸樹(Catalpa bungei)屬紫葳科,葉片三角狀卵形,木質堅硬,自古為優質用材樹種。兩者皆具有20-30米的高度特征,秋季葉色轉黃後凋落,形成同步的物候現象。

三、文學意象發展 在漢魏六朝文學中,該詞逐步演變為固定意象符號。曹植《朔風詩》"柔條旦夕勁,綠葉日夜黃。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雖未直用"梧楸",實則暗合其意象組合。唐代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樛枝勢夭矯,忽欲蟠孥空。又如驚螭走,默與奔雲逢"則拓展了木本植物的象征體系。

四、現代語言轉化 在當代語言環境中,"梧楸"主要保留于以下三類使用場景:

  1. 古典文學研究領域作為特定意象術語
  2. 園林藝術中表述傳統植物配置手法
  3. 書畫創作題跋時的傳統語彙使用

(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第2版、《植物古漢名圖考》及《楚辭集注》等權威文獻,具體篇章詳見各學術出版社官方出版物)

網絡擴展解釋

“梧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梧楸”指梧桐與楸樹兩種樹木,二者均因秋季早凋而被并稱。這一解釋在《楚辭·九辯》、南朝鮑泉《秋日》詩、劉禹錫《秋聲賦》等古籍中均有體現。例如:

二、引申含義

部分資料(如)提到“梧楸”可比喻人自立、不依賴他人,取意于兩種樹木的挺拔姿态。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比喻。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成語用法,建議查閱權威成語詞典或更多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闆結不良不帑不知自量才林叉麻雀成規陋習辰時出奏賜蠲翠茸大樣電子鬥将封境覆醬燒薪骨頭骨腦寒水回曲假節僭立金鷄納霜矜糾收缭九章拘領來龍去脈老鼻子掠影了帳烈禍臨路漫文缪惑末末了凝盻棚頭馮河暴虎齊白石清辭麗曲傾耳注目輕邈若如散氣折還身操井臼申守史實褷褷首官售迹説調讨說跳神鐵杙銅宅土功脫稍紊紛無可言狀霞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