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殘守阙的意思、抱殘守阙的詳細解釋
抱殘守阙的解釋
亦作“ 抱殘守缺 ”。1.守着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顧炎武》:“二君以瓌異之質,負經世之才……豈若抱殘守闕之俗儒,尋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 缺 ”。《人民日報》1981.4.2:“在新産品、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競相湧現的今天,任何一個企業,如果抱殘守缺,不注意品種質量,将會走投無路。”
(2).謂笃守古學古道。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箸議第六》:“及其衰也,在朝者自昧其祖宗之遺法,而在庠序者猶得據所肄習以為言,抱殘守闕,纂一家之言,猶足以保一邦,善一國。”《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現在抱殘守缺的寥寥無人,老兄具這樣的法眼,欽佩得很。” 孫犁 《澹定集·幻華室藏書記序》:“或終生孜孜,抱殘守阙,以事研讨。”
(3).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着做。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九章:“要是 郭鎖 三天裡頭終于退了組,他決定抱殘守缺,搞五戶貧農一戶中農的精幹互助組,不再惹麻煩了。”
詞語分解
- 抱的解釋 抱 à 用手臂圍住:擁抱。抱小孩兒。合抱。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進取)。 圍繞,環繞:山環水抱。抱廈(房屋前面加出來的門廊,亦指後面毗連的小房子)。 胸懷願望,志向:抱負。 心裡存着,懷有:抱怨。抱
- 守阙的解釋 .守候于宮門。《漢書·王莽傳上》:“庶民、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書者日千餘人。”《後漢書·質帝紀》:“或以喜怒驅逐長吏,恩阿所私,罰枉仇隙,至令守闕訴訟,前後不絶。” 晉 潘嶽 《西征賦》:“感市閭之
網絡擴展解釋
“抱殘守阙”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bào cán shǒu quē,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
1.核心釋義
- 字面意義:指守着殘缺、不完整的事物不放。
- 深層含義:
- 思想保守:形容人固守舊觀念,不願接受新事物或變革;
- 笃守古學:特指在學術或文化領域堅持傳統,強調對古代學問的忠實傳承;
- 條件艱苦下的堅持:比喻在資源匮乏或環境不利的情況下仍堅持行動。
2.出處與用法
- 成語來源:最早見于清代江藩《漢學師承記·顧炎武》,原句為“豈若抱殘守阙之俗儒”。
- 結構特點:聯合式成語,含貶義色彩,多用于批評因循守舊的行為。
3.典型語境
- 學術領域:如清代龔自珍曾用其形容固守舊法的學者(“抱殘守阙,纂一家之言”)。
- 社會批評:現代語境中,可用于形容拒絕技術或觀念更新的現象(如《人民日報》對企業的批評)。
- 文學描寫:柳青《創業史》中用此詞表達在困境中堅持互助組的決心。
4.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泥古不化。
- 關聯詞:守缺抱殘(同義變體)。
該成語既可用于批判保守态度,也可中性描述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其多維度内涵反映了漢語成語的豐富性。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學師承記》原文或現代文學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抱殘守阙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堅守原則、始終保持不變。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阝,共有10個筆畫。這個成語源自古代中國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名叫霍去病的将軍,在戰鬥中受傷後,堅持守衛城牆,表現出非凡的忠誠和堅定。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成語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含義不變。下面是一個例句:他抱殘守阙,不為一己私利所動搖。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殘守、阙、抱殘、抱持、守正不阿等。
一些近義詞包括:堅守、守正,忠誠等。
反義詞可以是:轉變、改變、放棄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