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抱残守阙的意思、抱残守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抱残守阙的解释

亦作“ 抱残守缺 ”。1.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瓌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闕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 缺 ”。《人民日报》1981.4.2:“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竞相涌现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抱残守缺,不注意品种质量,将会走投无路。”

(2).谓笃守古学古道。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及其衰也,在朝者自昧其祖宗之遗法,而在庠序者犹得据所肄习以为言,抱残守闕,纂一家之言,犹足以保一邦,善一国。”《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现在抱残守缺的寥寥无人,老兄具这样的法眼,钦佩得很。” 孙犁 《澹定集·幻华室藏书记序》:“或终生孜孜,抱残守阙,以事研讨。”

(3).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要是 郭锁 三天里头终于退了组,他决定抱残守缺,搞五户贫农一户中农的精干互助组,不再惹麻烦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抱残守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批判色彩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固守残缺不全的事物,拒绝接受新事物或改进现状。该词可拆解为"抱残"(固守残缺)和"守阙"(守护缺失),二字组合强化了墨守成规的负面意义。

从词源考据,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代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的"犹欲保残守缺",其中"缺"通"阙",《古代汉语词典》明确记载"阙"在此处作"缺失"解。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时沿用"守缺"表述,至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发展为"守阙",形成现代通用版本。

现代语义包含双重维度:《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①保存收藏残缺不全的文物;②比喻思想保守,不愿革新。后者为当代主要用法,常与"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构成近义关系,反义词则为"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典型用例可见钱钟书《围城》"这类抱残守阙的精神,值得在学术界提倡吗?",此处反讽意味明显。商务印书馆《成语源流大词典》指出,该成语在学术批判、文化讨论领域使用频率最高,多用于批评固守过时理论体系或拒绝技术革新的保守倾向。

网络扩展解释

“抱残守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ào cán shǒu quē,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解析:

1.核心释义

2.出处与用法

3.典型语境

4.近义与关联词

该成语既可用于批判保守态度,也可中性描述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其多维度内涵反映了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学师承记》原文或现代文学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八川八卦掌彼我藏巧于拙出具唇竭齿寒啜食吐哺黨與打钱碓舂二刘二尾子奉修佛场格限灌濡骨灰鼓柝浑愣检偿监门茧瓮颉籀疾费菫菜静客尽夕近悦远来扃绢九铢夸衆廉折临閲蛮唱南山清证全器汝州风上水牲酒声位手法庶狱叔岳酸急贪婪无厌桃都田园诗同窗軘车外宽内明顽狡完名碨磥无门下无足挂齿牙下保香辎效犬马力西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