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篚的意思、貢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篚的解釋

(1).《書·禹貢》:“厥貢漆絲,厥篚織文。” 孔穎達 疏:“篚是入貢之時盛在於篚。”後因用“貢篚”指進貢,貢獻。 晉 左思 《魏都賦》:“襁負賮贄,重譯貢篚。” 明 何景明 《送杭憲副兵備天津》詩:“百年貢篚通南極,萬裡旌旄屬上遊。”

(2).指貢物、貢品。《後漢書·孔融傳》:“案 表 跋扈,擅誅列侯,遏絶詔命,斷盜貢篚,招呼元惡,以自營衛。” 清 葉廷琯 《吹網錄·明道二年貢硯銘》:“蓋 宋 人本重龍尾硯,故歲取以充貢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貢篚,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複合詞,主要出現在經典文獻和漢語詞典中,指代古代中國諸侯向天子進貢時所用的竹制容器或筐篚。具體而言,“貢”意為進獻、貢獻,強調臣屬的忠誠義務;“篚”則指竹編的筐子,用于盛放貢品。合起來,“貢篚”不僅指實物容器,還象征進貢的儀式和禮制,體現了古代封建社會的等級關系和禮儀文化。在《尚書·禹貢》篇中,就有“厥貢漆絲,厥篚織文”的記載,描述各地諸侯進貢物品時使用篚筐的情形,突顯其作為國家治理和外交象征的重要性。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将“貢篚”定義為“古代諸侯向天子進貢時所用的篚筐”,強調其作為禮器的作用。例如,在周代禮制中,貢篚常用于盛放絲帛、玉器等貴重貢品,以表達對中央權威的尊崇。詞源上,“貢”源于“貝”部,與財物相關;“篚”則從“竹”部,指竹制器具,兩者結合反映了古代進貢制度的物質與精神内涵。現代漢語中,該詞雖較少使用,但常見于曆史文獻和學術讨論中,用以描述古代朝貢體系。

來源參考:《尚書·禹貢》、《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貢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詞構成

    • 貢:指古代諸侯或臣民向君主進獻物品,屬于“進貢”行為。
    • 篚:原指竹編的盛物器具,後引申為用此類容器收納貢品。
      二者結合,指以篚盛裝貢品進獻,後逐漸演變為“進貢”或“貢品”的代稱。
  2. 雙重含義

    • 動詞:指進貢、貢獻的行為,如《後漢書·孔融傳》中“斷盜貢篚”即指阻斷進貢流程。
    • 名詞:指代貢品本身,如清代葉廷琯《吹網錄》提及“歲取以充貢篚”,即用貢篚指代硯台等貢品。

二、文獻出處與用例

  1. 經典出處
    源自《尚書·禹貢》中的“厥貢漆絲,厥篚織文”,孔穎達注釋為“篚是入貢之時盛于篚”,強調盛放貢品的方式。

  2. 文學作品中的引用

    • 晉代左思《魏都賦》用“重譯貢篚”形容遠方異國前來進貢的場景。
    • 明代何景明詩句“萬裡旌旄屬上遊”以“貢篚”暗喻邊疆對中央的臣服。

三、延伸說明

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尚書》《後漢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本俗避辟長使礎汗次宴摧兀錯位敵特愕愕扶匐伏埋虼蚤供料海蛇函弘寒秋候兵黃金界黃金印皇翼牋翰進給擊汰九宇鋸梁鞠通卡兒水昆池憐察躐冒獵鷹力所不逮六軍離鄉背土龍騰虎踞顱蓋籮篩内省不疚鳥集拟聲詞盤剝散熱器撒帳沈刻虱處裈中飾賈事類十齋期水氣疏注鐵絙踢腿往號亡矢遺镞萬竅穩婆烏殟憢啬校射新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