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鬥曆的意思、鬥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鬥曆的解釋

指農曆。古代以北鬥星鬥杓運轉所指以定四時,故稱。《後漢書·翟酺傳》“損省經用” 李賢 注引 晉 陳壽 《益都耆舊傳》:“鬥曆改憲,宜行先王至德要道。” 黃山 校補:“所謂鬥曆者,即古法冬至日在建星,建星謂北鬥也。歲十二月以配天之十二辰,取鬥杓所指為驗,閏月無中氣,則北鬥邪指兩辰之間,以定四時而成歲。”《梁書·儒林傳序》:“﹝ 高祖 ﹞治五禮,定六律,改鬥曆,正權衡。”參見“ 鬥建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鬥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古代曆法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鬥曆(拼音:dòu lì)指農曆,古代通過觀測北鬥星鬥杓的運轉方向來确定四季劃分,故稱“鬥曆”。例如《後漢書·翟酺傳》中記載:“鬥曆改憲,宜行先王至德要道”,李賢注引晉代陳壽的《益都耆舊傳》進一步佐證了這一用法。

二、詞源與背景

  1. 天文依據:古人以北鬥七星鬥柄(鬥杓)的指向判斷季節,如“鬥柄東指,天下皆春”,形成曆法基礎。
  2. 文獻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并在《梁書·儒林傳序》等古籍中被沿用,如“改鬥曆,正權衡”。

三、其他語境中的延伸

部分資料(如、2)提到“鬥曆”可引申為“經過長期鬥争”,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擴展或誤用。建議在正式場景中優先采用其原始曆法含義。

四、總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曆法細節,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章節或天文曆法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鬥曆》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對抗曆史”。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鬥(dòu) - 筆畫:15畫 來源: 《鬥曆》一詞起源于中文語境中對曆史中鬥争和沖突的描述。它強調曆史上所發生的對抗、争鬥和矛盾,追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勢力之間的沖突和碰撞。 繁體: 《鬥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作《鬥曆》時使用的漢字形狀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可以參考相關古籍和字典。 例句: 1. 曆史上的鬥曆充滿了血與火的考驗。 2. 社會進步常常伴隨着階級之間的鬥曆。 組詞: 鬥争、曆史、沖突、碰撞、戰争、對抗、矛盾 近義詞: 鬥争、戰鬥、沖突、争鬥、對抗 反義詞: 和平、友好、和諧、合作、融洽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