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诏的意思、奉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诏的解釋

(1).接受皇帝的命令。《史記·呂太後本紀》:“王且亦病,不能奉詔。”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 崇文 奉詔,進退規矩。”《玉嬌梨》第十一回:“原來 吳翰林 奉詔還京,擇了吉日起行。”

(2).猶稱旨。 宋 錢愐 《錢氏私志》:“ 敏甫 告 岐公 雲:‘近有一 錢少監 子,風骨不羣,文采富贍,恐可奉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奉诏”是古代漢語中的常用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接受皇帝的命令
    指臣子或下屬恭敬地執行君主的旨意。例如《三國演義》中“今雖奉诏,中間多有暗昧”()。
    相關用法:

    • 《史記·呂太後本紀》:“王且亦病,不能奉詔。”
    • 杜甫詩句:“防河赴滄海,奉诏發金微。”()
  2. 稱旨(符合皇帝心意)
    指言行或舉措符合君主的意圖,得到認可。如宋代錢愐《錢氏私志》提到“恐可奉诏”()。


二、應用與延伸


三、詞源與結構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三國演義》《史記》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诏》一詞的意思是受命令、接受诏書。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奉和诏。其中,奉部首是女,诏部首是讠,分别表示奉命和命令。 《奉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封建社會中,皇帝發出诏書給臣子時,臣子要以恭敬的态度接受和執行,這便是“奉诏”。所以,這個詞的意義更多地與官方、命令相關,并體現一種恭敬的态度。 在繁體字中,奉诏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寫法中的《奉诏》并沒有明确的規定。不過,我們知道古代寫法更加繁複,在結構上可能會更複雜,筆畫也可能更多。 以下是一些關于《奉诏》的例句: 1. 作為一名忠誠的臣子,他無條件地奉诏執行皇帝的命令。 2. 接到皇上的诏書後,他欣喜地奉诏前往京城。 與《奉诏》相關的組詞有:奉命、奉行、奉承等。 近義詞有:奉命、奉行、服從等,它們都表示遵守命令、執行任務的意思。 反義詞有:違抗、反抗、不從等,它們表示違背命令、不服從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