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奉诏的意思、奉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奉诏的解释

(1).接受皇帝的命令。《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且亦病,不能奉詔。”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 崇文 奉詔,进退规矩。”《玉娇梨》第十一回:“原来 吴翰林 奉詔还京,择了吉日起行。”

(2).犹称旨。 宋 钱愐 《钱氏私志》:“ 敏甫 告 岐公 云:‘近有一 钱少监 子,风骨不羣,文采富赡,恐可奉詔。’”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奉诏”是汉语中具有明确历史语义的复合动词,其核心含义为“接受或遵从帝王的命令”。该词由“奉”与“诏”构成,其中“奉”表示恭敬地接受、执行,“诏”特指古代帝王发布的文书或口谕。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奉诏”在具体语境中存在两层指向:

  1. 臣属执行皇命:指官员按照皇帝颁布的诏书内容履行职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载:“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悦,问左丞相陈平及绛侯周勃。勃等对曰:‘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王陵让陈平、绛侯曰:‘……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平、绛侯笑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平、绛侯乃奉诏”。
  2. 帝王继位程序:新帝登基时须宣告接受先帝遗诏,以确立政权合法性,如《宋史·礼志》记载的登基仪制中“皇帝奉诏即御座”。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特征,仅适用于君臣关系的特定场景。现代汉语中“奉诏”已退出日常使用范畴,主要作为历史词汇出现在学术研究、古籍注释及文学创作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奉诏”是古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接受皇帝的命令
    指臣子或下属恭敬地执行君主的旨意。例如《三国演义》中“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
    相关用法: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且亦病,不能奉詔。”
    • 杜甫诗句:“防河赴沧海,奉诏发金微。”()
  2. 称旨(符合皇帝心意)
    指言行或举措符合君主的意图,得到认可。如宋代钱愐《钱氏私志》提到“恐可奉诏”()。


二、应用与延伸


三、词源与结构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三国演义》《史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搬唇弄舌崩感边市逼齿冰山难靠不亢不卑草蔀超重元素成佛作祖成美川渎吹篪蹈赴汤火道士坠驴动亸甘滑干松鼓吹词规箴滑塌惠连贾平凹诫勉解组进点举善考鞫磕打来日大难蜡牋梁渠凌跃林学淋雨论义炉炷緑藻蒙袂名牌末毫怒涛炰烋偏安麒麟客倾挠懃政聚会起凶全挂子壤隔三戒赏罚不明申慰食焄师丈寿期四辅驷黄温柔敦厚啸命小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