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三公的職位。《隋書·韋世康傳》:“亟登衮命,頻涖方嶽,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貪而為寶,處膏脂而莫潤。”參見“ 衮司 ”。
"衮命"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需從構字法和曆史語境進行解析。從《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的釋義體系來看:
衮的本義為帝王或三公(古代最高官職)的禮服,《說文解字》注:"衮,天子享先王,卷龍繡于下裳"。其引申義可指代高位者,如《周禮·春官》中"掌王之衮冕"即象征統治權威。
命在甲骨文中為"口"與"令"的組合,《爾雅·釋诂》訓為"使也",特指上對下的指令。金文銘刻中常見"王命某某"的冊封記錄,如西周大盂鼎銘文所示。
複合詞義可推演為"來自最高統治階層的任命或诏令",雖未見于《辭源》《辭海》等權威辭書,但參照《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的禮制背景,該詞可能用于特定曆史場景中代指聖旨或高級官诰。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彙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均無收錄,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進一步考據。
“衮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三公的職位(三公是中國古代最高官職的合稱,不同朝代具體職位略有差異,如周代指太師、太傅、太保,漢代指丞相、太尉、禦史大夫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文獻例證
該詞可見于《隋書·韋世康傳》:“亟登衮命,頻涖方嶽,志除三惑,心慎四知,以不貪而為寶,處膏脂而莫潤。” 此處“衮命”指韋世康多次擔任三公級别的要職。
相關詞彙
若需進一步了解“三公”的具體演變或相關曆史背景,可參考《隋書》等史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安穩撥什庫長想長齋逞嬌呈美乘幂癡獃赤漢出師有名辭嚴意正單絺點試低吟淺唱發懶方差放封符冊诃伽國華清江檻嚼囓計不返顧津幹矜矜九枝俊健克己奉公科頭圓子覽核連形靈誨率循冒度梅花引沐粱木杻嫩湯葩卉哌嗪庖人碰巧倩俏遣獄之化囚鎖漆椀诠言驲丞煞時間恃寵屍親輸卵管説導私系歲律調息鄉客小爐兒匠笑呀暇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