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鳴律的意思、鳴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鳴律的解釋

猶吹律。《文選·顔延之<秋胡詩>》:“椅梧傾高鳳,寒谷待鳴律。” 李善 注引 劉向 《别錄》:“ 鄒衍 在 燕 ,有谷,寒不生五穀, 鄒子 吹律而溫至,生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鳴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吹律”,源自古代典故,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吹奏律管(古代樂器)來調節氣候或環境的行為。該詞常見于古典文獻,常與自然現象相關聯。

  2. 典故來源
    出自《文選·顔延之<秋胡詩>》中“寒谷待鳴律”一句,李善注引劉向《别錄》記載:戰國時期,鄒衍在燕國時,當地有一寒谷無法生長谷物,他通過吹奏律管使氣溫回升,最終谷物得以生長。此典故體現了古人“音律影響自然”的哲學觀念。

  3. 引申含義
    可象征通過音樂或聲律改變環境、調和陰陽的能力,也用于比喻賢者以德行感化世間的行為。

  4. 相關文獻
    除《秋胡詩》外,該詞多用于描述與音律、氣候相關的詩文場景,屬于較冷僻的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注:各網頁内容均指向相同典故,差異僅在于釋義詳略程度,本文綜合了高權威性來源(如滬江詞典)與多平台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鳴律》的意思

《鳴律》是一個常見的詞語,表示聲音和節奏的規則或規定。它常用來形容樂曲的音韻與韻律,也可以指控制聲音大小和音調的規則。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鳴律》的部首是鳥 (niǎo), 具體的部首筆畫為17畫。

來源和繁體

《鳴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音樂理論和樂譜,用來描述樂器演奏的技巧和音樂的節奏。

在繁體中,這個詞是「鳴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鳴律」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金文或篆刻字中,可能會稍有差異。然而,它的基本含義和用法并未改變。

例句

1. 音樂家必須了解鳴律,才能演奏出音樂作品的精髓。

2. 這首歌的鳴律非常有節奏感,讓人們充滿了激情。

組詞

- 鳴奏:指演奏樂器發出聲音。

- 律動:指音樂中的節奏和韻律。

- 鳴聲:指發出響亮的聲音。

近義詞

- 音律:表示音樂中的節奏和音韻,與《鳴律》含義類似。

- 節奏:指音樂中的有規律的節拍和音符排列。

反義詞

- 寂靜:表示沒有聲音或沒有節奏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