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等候批覆。《晉書·劉頌傳》:“時 蜀 新平,人饑土荒, 頌 表求振貸,不待報而行,由是除名。”《周書·長孫儉傳》:“ 儉 舊嘗詣闕奏事,時值大雪,遂立於雪中待報,自旦達暮,竟無惰容。”《新唐書·嚴郢傳》:“禦史臺請天下斷獄一切待報,唯殺6*人許償死,論徒者得悉徙邊。”
(2).特指州縣判決罪人死刑後,申報朝廷,等候批準處決。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三折:“一個待報的犯婦,不知為甚麼?好是凄慘也呵!” 元 孫仲章 《勘頭巾》第二折:“大人, 張鼎 行至禀牆邊,見一個待報的囚人,稱冤叫屈。”《元史·刑法志一》:“自後繼體之君,惟刑之恤,凡郡國有疑獄,必遣官覆讞而從輕,死罪審録無冤者,亦必待報,然後加刑。”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待報漢語 快速查詢。
“待報”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等候批複
指等待上級或相關機構的回複或批準。例如古代官員在處理政務時,需将決策上報并等待結果。
特指死刑複核程式
古代司法制度中,州縣判決死刑後需申報朝廷,待批準後方可執行。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司法制度及文學作品的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元史》等原始史料。
待報,意為等待傳遞信息或消息的意思。
待報的部首是讠(pinyin: yán),共有11個筆畫。
待報這個詞來源于《左傳·昭公三十一年》:“先生待報虎贲之賞。”意為等待傳遞虎贲賞賜的消息。
待報。
在古時候,待報的漢字寫作“待報”,形狀基本保持不變。
1. 我正在等待電影放映時間的消息,你能幫我待報嗎?
2. 老闆讓我等待進一步的指示,現在我隻能待報。
組詞:待定、等待、報紙、報告、報名。
近義詞:等待、守候、耐心。
反義詞:通報、釋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