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凍九的意思、凍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凍九的解釋

指數九日子。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如杭》:“十年窗下,遇梅花凍九纔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凍九是漢語中描述極寒時節的傳統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代冬季最寒冷的時間段,尤其與“數九”習俗密切相關。以下從詞源、釋義、用法三方面展開分析:

一、詞源解析 “凍九”由“凍”與“九”組合而成。據《漢語大詞典》,“凍”本義為液體遇冷凝結,引申指嚴寒氣候;《現代漢語詞典》中“九”在此處特指“數九”,即古代劃分冬至後八十一天為九個階段,每九日為一“九”,其中“三九”為氣溫最低時期。兩字組合後形成複合詞,專指隆冬極寒時節。

二、釋義與用例

  1. 基本詞義:指冬至後第三個“九”(即三九天),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全年最冷階段。如《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數九,三九四九冰上走”,即描述凍九期間河湖結冰景象。
  2. 引申用法:可泛指嚴冬,常見于農諺與文學作品。例如華北農諺“凍九不喂牛,春耕難開頭”,強調此時需加強牲畜養護;老舍《駱駝祥子》中“凍九的北風刮得人臉生疼”,則通過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境遇。

三、文化關聯 該詞與二十四節氣、物候曆法緊密相關,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規律的總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印證了凍九時期的氣候特征。當代氣象資料顯示,我國北方地區凍九期間平均氣溫多低于-10℃,與古籍記載相符。

(參考文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劉侗《帝京景物略》)

網絡擴展解釋

“凍九”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指數九寒天中最寒冷的日子,即一年中最冷的時段。該詞源自中國古代對冬季寒冷時期的劃分,通常對應“三九”前後,此時氣溫達到最低點。

出處與用法
• 明代湯顯祖《牡丹亭·如杭》中曾用:“十年窗下,遇梅花凍九纔開”,描述寒冷時節梅花綻放的場景。
•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文學性表達,強調極寒的氣候特征。

補充說明
“數九”是中國傳統節氣概念,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九”,共九個階段,其中“三九”“四九”最冷,而“凍九”可能泛指這一時段。該詞拼音為dòng jiǔ(注音:ㄉㄨㄥˋ ㄐㄧㄡˇ)。

别人正在浏覽...

安道爾阿意順旨不可造次不住氣查哨搭鈎大古裡膽大于身逿倒東經泛利蜂虿入懷,解衣去趕鳳實紛騰負步斧木共恪海嘯山崩耗稻合堂厚養假馬奸訴進經訣厲郡倅局天蜛蝫潰走涼暄流蠹隆隆毛毛雨沒世無稱猛進内族女侍女史翩翩風度跂及青山生意青質妻帑驅剪入幸三人成虎善世石竈拾纂手斧説得來厮撲素約同甲荼首誤人子弟閑篇賢身貴體西廣稀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