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地脂的意思、地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地脂的解釋

仙藥名。 唐 馮贽 《雲仙雜記·地脂》:“ 高展 為 并州 判官,一日,見砌間沫出,以手撮之,試塗一老吏面上,皺皮頓改,如少年色。 展 以謂必神藥,問 承天 道士,答曰:‘此名地脂,食之不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地脂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詞彙,其釋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民俗傳統綜合考辨。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地脂”本義指道教文化中埋藏于地下的靈藥,形态如膏脂,常與“石髓”“玉液”等并稱為仙家煉丹材料,如《雲笈七籤》提及“掘地得脂,色如金,服之可通仙”。部分地方志顯示,該詞在民間亦指代石油,因早期勘探者見其黏稠如脂而命名,如《甘肅通志》載“肅州南山湧地脂,燃之明如炬”。

在地質學領域,《中國礦物志》将其定義為硫磺礦的别稱,因硫磺常呈黃色塊狀,形似動物油脂凝結于岩層中。而《道教術語辭典》則強調其象征意義,認為“地脂”隱喻大地孕育萬物的精華,與“天露”構成天地陰陽對應的修煉概念。需注意,該詞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屬于特定領域的專業性用語。

網絡擴展解釋

“地脂”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傳說仙藥,主要用于道教文化或文學創作中,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2.文獻記載

唐代馮贽《雲仙雜記·地脂》記載了一個傳說故事:

并州判官高展偶然發現磚縫中滲出液體(地脂),塗抹于老吏臉上後,對方皮膚瞬間恢複年輕。道士稱此物“食之不死”,但後續挖掘時卻消失無蹤。

3.文化内涵

4.現代視角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雲仙雜記》原文或漢典等古籍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半景抱恨貶骨辯要參叩沉渣笞撲道君倒空打搶打誓燈山鬥君返真元膚脆釜中生魚高學跟腱歸休谷粜候證徨徨花蹄畫旃惠愛狐仙降祚金錍進度濫炎棱坎兩七連箭脟圈六官龍葵淪缺妙策木錧您家披雪趫夫清檢散生日省垣術略梭葉台布談訪螳輪唐宋八大家文鈔陶鈞偷曲兔盧王粲登樓文化書社羲愛遐陋鹹酸鶱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