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頭房子。 清 恽敬 《遊翠微峰記》一:“北厓為磴以登,級三十有六。道絶植梯,級十有六,以出于穴,有木構少息。”
“木構”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木頭房子或木結構建築,即主要用木材搭建的房屋或建築框架。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恽敬的《遊翠微峰記》,描述登山途中用于休憩的木屋()。
古文出處與示例
清代恽敬在遊記中提到:“北厓為磴以登……有木構少息”,這裡的“木構”指山間供人短暫休息的木制簡易建築()。此外,傳統建築如無梁閣等,也以木構為特色,如“廳堂楠木構架,粗梁實柱”的描述()。
引申含義
在廣義語境中,可指代事物的基本結構或框架,例如建築中的梁柱體系或抽象概念中的基礎架構()。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傳統建築技藝,如侗族木構建築以口傳技藝傳承,或現代對古建築修複時提及的木構件(如梁、柱等)()。
注意區分
需與“木結構”一詞區分:“木構”更強調建築實體或具體構造,而“木結構”偏向材料與工程學概念()。
木構,指的是建築物中使用木材作為主要結構材料的一種構造形式。它是指以木材為基礎,通過搭建、連接和組合木料構成框架、支撐和裝飾結構的建築方法。
木構的部首是木(木字旁),由4畫組成。
木構一詞源自于中國漢語,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
繁體字中,“木構”這個詞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多種多樣,因此木構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由于其屬于近代建築學範疇,所以其古代的寫法并無明确記載。
1. 這座古老的寺廟采用了傳統的木構技術進行建造。
2. 我們正在研究如何将現代科技與木構建築相結合。
木制、木質、木材、木橋、木屋、木闆等。
木結構、木造。
鋼構、混凝土構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