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抵鵲。比喻大材小用。 宋 蘇轼 《歐陽叔弼見訪誦陶淵明事歎其絕識而賦此詩》:“以此殺其身,何啻鵲抵玉。” 王文诰 輯注:“抵,擲也。蓋言玉之多也。今先生之意,譬以身徇貨,猶以貴逐賤也,與‘用 隋侯 之珠,彈千仞之雀’同意。”參見“ 抵鵲 ”。
“抵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但主流釋義更傾向于“比喻大材小用”。以下是詳細分析:
大材小用(主流解釋)
源自“抵鵲”典故,指用珍貴的美玉(大材)去投擲鳥雀(小用),類似于“隋珠彈雀”的寓意。
出處:宋代蘇轼《歐陽叔弼見訪誦陶淵明事歎其絕識而賦此詩》中“何啻鵲抵玉”,王文诰注解為“以貴逐賤”,即用貴重之物做低價值之事。
品德高尚(少數釋義)
部分資料提到“抵玉”表示“抵擋世俗誘惑,保持高尚品德”,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
兩種釋義差異較大,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建議優先采用“大材小用”的經典解釋,因其有明确文獻依據(如蘇轼詩句及漢典注解)。若需引用“品德高尚”義項,需注意标注來源差異。
抵玉由“手”和“王”組成,手部首字筆畫為4畫,玉部首字筆畫為5畫。
抵玉是一種成語,源自古代的文化和曆史。繁體字為「抵玉」。
在古代,抵玉的寫法為「抵」與「玉」分開書寫,并且沒有進行組合。
1. 他不小心抵玉了那塊名貴的玉器。
2. 這座古墓中的玉器被盜後,幾乎全部都遭到了抵玉。
抵玉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一般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
損壞玉器、擊碎玉器、破壞玉器。
保護玉器、珍惜玉器、維護玉器。
以上是關于抵玉的信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