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抵鵲。比喻大材小用。 宋 蘇轼 《歐陽叔弼見訪誦陶淵明事歎其絕識而賦此詩》:“以此殺其身,何啻鵲抵玉。” 王文诰 輯注:“抵,擲也。蓋言玉之多也。今先生之意,譬以身徇貨,猶以貴逐賤也,與‘用 隋侯 之珠,彈千仞之雀’同意。”參見“ 抵鵲 ”。
抵玉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古籍用例及專業辭書角度進行闡釋,具體如下:
“抵”本義為抵充、相當(《說文解字》:“抵,擠也”),引申為價值等同;“玉”指美玉,象征珍貴。故“抵玉”字面意為價值與美玉相當,形容物品珍貴或品質卓越。該詞最早見于晉代文獻,如左思《蜀都賦》“黃潤比筒,籯金所過”劉逵注:“揚雄《蜀都賦》曰:‘筒中黃潤,一端數金’……俗謂‘抵玉’價也”,指蜀地細布價值可比美玉。
指物品珍貴,價值與玉相抵。例證引清代王韬《淞濱瑣話·倪幼蓉》:“其家雖貧,所藏抵玉杯、脂粉匣,皆前代物。”
特指古代一種名為“抵鵲”的玉石。典出《鹽鐵論·崇禮》:“昆山之旁,以玉璞抵烏鵲”,後縮略為“抵玉”,代指可作貨币或貢品的玉石。
劉勰《文心雕龍·書記》:“三代政暇,文翰頗疏;春秋聘繁,書介彌盛……固知行人挈辭,多被翰墨矣。然則足言者,辭之枝幹;抵玉者,書之精華也。”此處以“抵玉”喻國書文辭的精粹。
明代高濂《遵生八箋》論玉器時稱:“若彼抵玉,雖瑕不掩瑜”,指玉料質地純淨,縱有微瑕仍屬上品。
現代漢語中“抵玉”已罕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專業領域。需注意其與“抵鵲”(投玉擊鵲,喻物非所用)的關聯但非同一概念。部分地方志中“抵玉”亦指代特定玉石礦産,如清代《雲南通志》載哀牢山産“抵玉”,質類翡翠。
參考資料:
“抵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兩種解釋,但主流釋義更傾向于“比喻大材小用”。以下是詳細分析:
大材小用(主流解釋)
源自“抵鵲”典故,指用珍貴的美玉(大材)去投擲鳥雀(小用),類似于“隋珠彈雀”的寓意。
出處:宋代蘇轼《歐陽叔弼見訪誦陶淵明事歎其絕識而賦此詩》中“何啻鵲抵玉”,王文诰注解為“以貴逐賤”,即用貴重之物做低價值之事。
品德高尚(少數釋義)
部分資料提到“抵玉”表示“抵擋世俗誘惑,保持高尚品德”,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
兩種釋義差異較大,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建議優先采用“大材小用”的經典解釋,因其有明确文獻依據(如蘇轼詩句及漢典注解)。若需引用“品德高尚”義項,需注意标注來源差異。
白揚提被命冰洲石部填廠規稱物串聯儲極惷惷儲偫脆管措身粗袍粝食大刀會打快通拳大鑼大鼓大鼜得主都師短弄惡賓發绀匪夷所思枌橑負立各盡所能功能陶瓷過時貨還精補腦韓終橫死賊虎咽狼飡僥歡郊送節變歲移巨毋老相與淪隱露往霜來沒空兒蒙瞳墓碑囊囊咄咄鬧仗偶寝排子車翩翩飄茵隨溷普度群生麒麟種犬馬之年雀弁飒戾生猛失聲痛哭屍事室子天庾小己得失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