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會的意思、大刀會的詳細解釋
大刀會的解釋
[a folk clandestine mass organiza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清末民間的一個秘密社團,白蓮教的一個分支,其宗旨是反抗外國教會侵略勢力
詳細解釋
清 末民間秘密團體之一,為白蓮教的支派。1896年 江蘇 、 安徽 、 山東 等地大刀會曾先後焚教堂、殺教士,成為義和團反帝愛******動的開端。大刀會曾發動反抗封建壓迫的鬥争,但亦曾被封建統治階級利用來對付農民的革命鬥争。 清 黃遵憲 《三哀詩·袁爽秋京卿》:“初言義和團,本出大刀會。” 李文清 《轉戰荊江兩岸》:“當地的土豪劣紳買通了大刀會來擾亂我們。”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網絡擴展解釋
大刀會是清末至民國時期中國北方及部分南方地區重要的民間秘密結社組織,其發展與時代背景緊密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信息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大刀會是白蓮教的支派組織,主要活躍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其名稱來源于成員習武時攜帶大刀,早期又稱"金鐘罩",因宣稱通過氣功修煉能達到刀槍不入而得名。最早可追溯至1894年山東曹縣、單縣一帶,由劉士端等人通過傳授金鐘罩武術發展而來。
二、宗旨與活動
- 核心主張:以"保衛身家"為口號,初期主要反抗外國教會侵略勢力,焚燒教堂、驅逐傳教士。
- 曆史事件:
- 1896年江蘇、安徽、山東等地發起大規模反洋教鬥争,成為義和團運動前奏。
- 1897年制造"巨野教案",導緻德國強占膠州灣。
三、組織特征
- 成員構成:以農民和手工業者為主體,後期逐漸複雜化。
- 等級制度:設師父、童身、指揮等職級,具有嚴密等級劃分。
- 修煉方式:包含吞符念咒、靜坐氣功、排刀排槍等帶有神秘色彩的武術訓練。
四、曆史影響
- 直接推動了義和團運動興起。
- 引發列強幹預,如德國借"巨野教案"強籤《膠澳租界條約》。
- 在民國時期演變為地方武裝,部分被國民黨和地主階級利用。
五、後續演變
抗戰時期在安徽歙縣等地發展出"黃旗會"分支,以抗丁抗捐為號召,但逐漸被日僞勢力滲透。福建順昌縣在1928-1949年間出現多種分支,如"白扇會""紅帶會"等,鼎盛時期會衆達三千餘人。
注:因權威資料來源較多,建議參考-3、5-6、8-9獲取更完整史料。部分低權威性網頁(4、7、10)未作為主要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刀會(dà dāo huì)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分别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代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刀會由“大”、“刀”和“會”三個部分組成。“大”字的部首是“一”,有三畫;“刀”字的部首是“刂”,有一刀畫;“會”字的部首是“人”,有六畫。
來源:
大刀會這個詞的來源于中國曆史,特指古代武力組織。它是由打砍敵人所用的大刀以及聚會、組織的意思組成。
繁體字:
大刀會的繁體字寫作「大刀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大刀會的古代寫法為「大刀會」。
例句:
1. 他們組成了一個大刀會,專門維護村裡的安全。
2. 大刀會的成員準備好了刀,等待着行動的指令。
組詞:
與大刀會相關的組詞有刀客、刀盜、刀黨等。
近義詞:
大刀會的近義詞有武力組織、刀劍團體、刀術幫派等。
反義詞:
大刀會的反義詞可以是和平組織、和解團體、文化團體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繼續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