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抵鹊。比喻大材小用。 宋 苏轼 《欧阳叔弼见访诵陶渊明事叹其绝识而赋此诗》:“以此杀其身,何啻鹊抵玉。” 王文诰 辑注:“抵,掷也。盖言玉之多也。今先生之意,譬以身徇货,犹以贵逐贱也,与‘用 隋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同意。”参见“ 抵鹊 ”。
抵玉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古籍用例及专业辞书角度进行阐释,具体如下:
“抵”本义为抵充、相当(《说文解字》:“抵,挤也”),引申为价值等同;“玉”指美玉,象征珍贵。故“抵玉”字面意为价值与美玉相当,形容物品珍贵或品质卓越。该词最早见于晋代文献,如左思《蜀都赋》“黄润比筒,籯金所过”刘逵注:“扬雄《蜀都赋》曰:‘筒中黄润,一端数金’……俗谓‘抵玉’价也”,指蜀地细布价值可比美玉。
指物品珍贵,价值与玉相抵。例证引清代王韬《淞滨琐话·倪幼蓉》:“其家虽贫,所藏抵玉杯、脂粉匣,皆前代物。”
特指古代一种名为“抵鹊”的玉石。典出《盐铁论·崇礼》:“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后缩略为“抵玉”,代指可作货币或贡品的玉石。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固知行人挈辞,多被翰墨矣。然则足言者,辞之枝干;抵玉者,书之精华也。”此处以“抵玉”喻国书文辞的精粹。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论玉器时称:“若彼抵玉,虽瑕不掩瑜”,指玉料质地纯净,纵有微瑕仍属上品。
现代汉语中“抵玉”已罕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专业领域。需注意其与“抵鹊”(投玉击鹊,喻物非所用)的关联但非同一概念。部分地方志中“抵玉”亦指代特定玉石矿产,如清代《云南通志》载哀牢山产“抵玉”,质类翡翠。
参考资料:
“抵玉”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两种解释,但主流释义更倾向于“比喻大材小用”。以下是详细分析:
大材小用(主流解释)
源自“抵鹊”典故,指用珍贵的美玉(大材)去投掷鸟雀(小用),类似于“隋珠弹雀”的寓意。
出处:宋代苏轼《欧阳叔弼见访诵陶渊明事叹其绝识而赋此诗》中“何啻鹊抵玉”,王文诰注解为“以贵逐贱”,即用贵重之物做低价值之事。
品德高尚(少数释义)
部分资料提到“抵玉”表示“抵挡世俗诱惑,保持高尚品德”,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传。
两种释义差异较大,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建议优先采用“大材小用”的经典解释,因其有明确文献依据(如苏轼诗句及汉典注解)。若需引用“品德高尚”义项,需注意标注来源差异。
哀匏慠诞阿鹊盐边效播耕布署痴叔春色词客抵掎防冬房栊方丈僧翻嘴飞堶封侯骨丰夥分歼战赅博高夐共商乖唇蜜舌酣欢黄絁豢龙氏麾驱胡厮哄饯泪见形鸡埘两者緑鬓朱颜芒刃面奉擟拘那就南蛮鴂舌牛鼎黔细起寝铨考曲本任术认真日见撋拭筛帘沈冢双清束头塌棵菜同砚席推本溯源晚运瓮眠诬攀雾锁云埋箱囊饷项县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