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歲月遷移,時光流逝。《文選·左思<吳都賦>》:“露往霜來,日月其除。” 呂延濟 注:“露,秋也。霜,冬也。除,去也。言秋往東來,日月将去。” 宋 劉從乂 《重修文宣王廟記》:“露往霜來,彫牆半圮。”
“露往霜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該成語比喻歲月遷移、時光流逝,通過自然現象(露水象征秋季,霜凍象征冬季)表達季節更替與時間推移。
最早出自晉代左思《吳都賦》:“露往霜來,日月其除。” 呂延濟注:“露,秋也;霜,冬也。除,去也。言秋往冬來,日月将去。”。宋代劉從乂在《重修文宣王廟記》中亦引用此語,描述建築隨歲月變遷而衰敗的情景。
可用于文學表達中,如:“露往霜來,曾經的繁華終成斷壁殘垣”,突出時間對事物的消磨作用。
注: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吳都賦》原文及宋代文獻。
露往霜來是一個成語,意為事物已經到了極點,即将逆轉或發生變化。拆分部首為氵,大,部首長為77753,而筆畫數為15畫。
來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中,原文為“地變坤而霜降”,意為地勢變坤,霜即将降臨,意味着事物的轉變。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露往霜來”,形容事物已經達到頂點,即将逆轉。
繁體:露往霜來的繁體寫法為「露往霜來」。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書寫方式有所不同,現代的「露往霜來」在古代可能會寫作「露往霜來」。
例句:這個課題已經露往霜來了,我們需要盡快找到解決的辦法。
組詞:衰頹、興衰、轉機、轉折
近義詞:事情已到頂點、事物高潮、到了關鍵時刻
反義詞:事情剛開始、事物還在下降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