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ole;conditional release;release on probation] 由于表現好或其他原因而提前釋放犯人,若犯人從釋放到刑滿期間内不再犯罪,可認為服刑期己滿,否則兩罪合并執行
法律用語。對服徒刑未滿的罪犯,确有悔改表現、不緻再危害社會的暫予釋放的措施。假釋期間,如不再犯罪,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否則,便将前後所判處的刑罰合并執行。
假釋是刑法中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其核心含義是附條件提前釋放符合條件的罪犯。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具體解釋如下:
假釋指被判處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後,因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現且無再犯罪風險,附條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法律依據為《刑法》第八十一條。
刑期要求
實質條件
需滿足“确有悔改表現”且“不緻再危害社會”,具體包括認罪服法、積極改造、遵守監規等。
禁止情形
累犯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者,不得假釋。
與“監外執行”不同,假釋是獎勵性措施,適用于表現良好的罪犯;而監外執行是因健康等客觀原因暫時變更刑罰執行場所。
假釋是一個多義詞,既可以指人被暫時釋放出獄,又可以指釋放出獄的人。根據假釋的含義和用法,我們來拆分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假釋的部首是“亻”,表示人。在漢字中,人的部首通常出現在字的左側或上方,幫助識别含有人的字義。
假釋的拆分筆畫是6畫。可以通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書寫部首和其他構成部分的筆畫來拆分這個字。
假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假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假釋」,其中的「釋」是表示釋放、解救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假釋的「假」字往往是由左右兩個構件組成的。左邊的構件表示人,右邊的構件表示假的含義。
1. 在犯罪分子表現出良好的改造意願之後,法庭可以考慮給予假釋。
2. 他被判入獄五年,但在三年後獲得了假釋。
根據假釋的含義,我們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假釋期:指被刑事法院判決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滿前被暫時釋放的時間段。
2. 假釋官:負責跟蹤和監督假釋犯人的法律執行人員。
與假釋相關的近義詞包括“暫時釋放”、“緩刑”等。反義詞包括“入獄”、“服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