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釋的意思、假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釋的解釋

[parole;conditional release;release on probation] 由于表現好或其他原因而提前釋放犯人,若犯人從釋放到刑滿期間内不再犯罪,可認為服刑期己滿,否則兩罪合并執行

詳細解釋

法律用語。對服徒刑未滿的罪犯,确有悔改表現、不緻再危害社會的暫予釋放的措施。假釋期間,如不再犯罪,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否則,便将前後所判處的刑罰合并執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假釋是法律術語,指被判處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罪犯在服刑一定期限後,因符合法定條件而附條件提前釋放的制度。該詞由"假"(暫時性)和"釋"(解除拘禁)構成,屬動賓式合成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假釋的適用需滿足兩項核心要件:一是已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無期徒刑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二是罪犯确有悔改表現且無再犯罪危險。特殊情況下可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突破刑期限制。

從司法實踐看,假釋制度包含三項法律特征:①附考驗期的提前釋放;②社區矯正期間需遵守監管規定;③違反規定将撤銷假釋收監執行。中國司法大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假釋適用率達刑事執行案件的6.3%,較五年前提升1.8個百分點。

該制度的确立既體現刑罰的特殊預防功能,又符合現代刑事司法"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矯正理念。北京大學法學院陳瑞華教授指出,科學運用假釋機制有助于緩解監獄人滿為患壓力,促進罪犯再社會化進程。

網絡擴展解釋

假釋是刑法中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其核心含義是附條件提前釋放符合條件的罪犯。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具體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法律依據

假釋指被判處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後,因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現且無再犯罪風險,附條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法律依據為《刑法》第八十一條。

二、適用條件

  1. 刑期要求

    • 有期徒刑需執行原判刑期1/2以上;
    • 無期徒刑需實際執行13年以上。
    • 特殊情況(如重大立功)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可不受上述限制。
  2. 實質條件
    需滿足“确有悔改表現”且“不緻再危害社會”,具體包括認罪服法、積極改造、遵守監規等。

  3. 禁止情形
    累犯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等嚴重暴力犯罪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者,不得假釋。

三、考驗期與後果

四、與其他制度的區别

與“監外執行”不同,假釋是獎勵性措施,適用于表現良好的罪犯;而監外執行是因健康等客觀原因暫時變更刑罰執行場所。

别人正在浏覽...

白蔕保甲八十種好變數器蒼生塵氣弛惰赤象窗蟾船身大佛閣黨課巅墆電風扇東讨西伐凡是非禮紛紛不一趕麪光爓顧照懷襟薦度匠營家稅解嫚嗟嘻黅丹刭殺積塞積漲軍制來索臨當麻履密司娘老子匿報千金意前武囚犯泉布先生瑞錦窠色夷山鑄燒葬生覆生魄生期剩欲誰當孰食邃旨岧峣蹄踵投艱畏憚違爽詳省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