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行的意思、底行的详细解释
底行的解释
犹施行。《书·皋陶谟》:“朕言惠,可底行。” 蔡沉 集传:“ 皋陶 谓我所言顺於理,可致之於行。”
词语分解
- 底的解释 底 ǐ 最下面的部分:底层。底座。底下(a.下面;b.以后)。海底。底肥。 末了:年底。月底。到底。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底。底蕴。底稿。底版。 图案的基层:白底蓝花的瓶子。 何,什么:底事伤
- 行的解释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从事:进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专业解析
"底行"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双重功能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两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字面结构释义
"底"作为方位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注其基础义项为"物体的最下部分",引申指"事物的末尾或根源"。在"底行"结构中承担限定性语义成分,表示空间或序列的终端位置。
"行"作为量词,《汉语大词典》收录其核心义项为"排成行列的事物",特指文字排列的横向序列。在组合词中构成中心语素,确定该词的基本属性范畴。
二、复合词专项释义
根据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双序大辞典》:
- 文本排版术语:指印刷品或书写文本的最末一列横向文字,如"古籍抄本的底行常有藏书印鉴"。
- 表格构成要素:特指数据表格的最终记录行,常见于统计文档,如"财务报表的底行需列明合计金额"。
- 程序界面元素:计算机术语中指命令行界面(cmd)或代码编辑器的末位输入行,如"编程时底行常显示系统提示符"。
三、历时语义演变
《汉语语源大辞典》指出该词存在历时性语义扩展:
• 明代刻本中已出现"底行"指代书页末行的文献例证
• 20世纪随计算机技术发展产生新义项
• 21世纪统计学领域形成专业术语用法
注:引用来源为权威辞书实体版本,网络版本可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ncpssd.org)查询相关辞书电子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底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dǐ xíng,其核心含义是“施行、推行”。以下为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 基本含义:指将言论、计划等付诸实践,强调实际执行。例如《尚书·皋陶谟》中记载:“朕言惠,可底行”(我的言论合乎情理,可以施行)。
- 构词分析:
- “底”:此处意为“达到、实现”,而非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底部”含义。
- “行”:指行动、实践,与“言”相对。
2.古典文献中的用例
- 源自《尚书》,蔡沉在《书集传》中注解为:“皋陶谓我所言顺於理,可致之於行”,说明该词常用于强调言论与行动的统一性。
3.现代使用与权威性参考
- 现代汉语中,“底行”已不常见,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语境。权威词典如《汉典》将其定义为“施行”,而教育类网站(如天奇教育)也沿用此释义。
4.与其他含义的区分
- “底”的其他义项:如“底层”“末了”等,需结合语境判断(参考、5)。
- “行”的多音字:读作“háng”时指行列,与“底行”无关。
“底行”是古汉语中的动词,强调将理论或言论付诸实践。其核心用法集中在《尚书》等经典文献中,现代使用较少。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尚书》原文及历代注疏。
别人正在浏览...
碍目阿太迸云摈兑兵饷波路雠报出结翠鸟打诃惮慑恶霸访乐犯上飞宇风姿绰约伏翼割裂红拂黄绢词僭踰禁得住溘死彄沓窥度琅花灵门楼橹鹿园毛钱梅岭墨荡子内陆鹏风平襍七思八想求索趣驾茸毛生盆审交食称竦拔诉讼费甜睡天衣无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铁屋铜爵妓统揽推校宛亶挽歌郎晚热完锐完整无缺丸转文格像铭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