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ight;intelligent] 聰明;明6*慧
自幼聰慧
亦作“ 聰惠 ”。聰明而有智慧。《國語·齊語》:“ 桓公 又親問焉,曰:‘於子之屬,有居處為義好學,慈孝於父母,聰慧質仁,發聞於鄉裡者,有則以告。’” 三國 魏 曹植 《靜思賦》:“性通暢以聰惠,行孊密而妍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張玄之 、 顧敷 ﹞皆少而聰惠。” 唐 杜甫 《憶幼子》詩:“别離驚節換,聰慧與誰論?” 曹靖華 《飛花集·風物還是東蘭好》:“幾個聰慧的小姑娘,戴着紅領巾,靜靜兒圍在她身邊。” 曹禺 等《膽劍篇》第二幕:“在她明媚的眼睛裡,閃出聰慧和威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聰慧漢語 快速查詢。
“聰慧”的漢語詞典釋義
聰慧(cōng huì)是一個形容詞,指人具有敏銳的智力、迅速的理解力和靈活的思維,強調天賦的悟性與機敏。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方面:
字源與結構解析
二字結合,體現“耳聰目明,心思通透”的複合特質(王力《古代漢語》)。
權威文獻引用
定義:“聰明;有智慧”,例:“天資聰慧”。(商務印書館,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
釋義:“聰明而有智慧”,引《北史》例:“聰慧多才藝”。(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第6卷)
解析“聰”“慧”為同義複用,強化智力與悟性的關聯。(中華書局,1999年修訂版)
同義詞辨析
應用場景
常見于描述人的天賦特質,如:“聰慧過人”“聰慧伶俐”,亦用于文學贊頌才思,如《紅樓夢》中黛玉“心較比幹多一竅”的聰慧形象。
“聰慧”是一個形容詞,指聰明且有智慧,常用于形容人天賦較高、思維敏捷。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拜章寶婺拔摋變揭标立薄弱不得善終道子笃災餓老鸱二八發命封額風起水湧官閥罟網黑白片核查幌漾火圈降婚角束驕頑機腸解房肌肌斤削舊夢具告颶母開耳況味領悟說柳靥戮力齊心沒講究默念疋配青盼傾折青雲獨步麴王遶圜聖志仕宦手斧收小司官隨感損脈跳讀萬賴俱寂瓦器蚌盤萎餧蝸名蠅利無生之谛無言可對纖絺相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