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拘的意思、關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拘的解釋

行文拘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詩谳》:“ 秀 ( 李秀 )審視,曰:‘詩真某作,字實非某書。’﹝ 周元亮 ﹞曰:‘既知汝詩,當即汝友。誰書者?’ 秀 曰:‘蹟似 沂州 王佐 。’乃遣役關拘 王佐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關拘"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屬于較為罕見的組合詞,暫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等權威工具書。根據漢字構詞法可作如下解析:

  1. 單字溯源

    • "關":《說文解字》釋為"以木橫持門戶也",本義指門闩,引申為閉合、關卡等義(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今釋》)。
    • "拘":《康熙字典》載"執也,收也",原指逮捕限制,後衍生出拘束、拘泥等含義(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
  2. 組合詞義推演 二字組合可呈現雙重語義指向:

    • 字面義:指通過關卡實施拘禁的行為,如古代關隘對犯人的扣押(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國曆史大辭典》)。
    • 引申義:比喻思維或行為受到限制,如《朱子語類》中"為學不可有關拘"的用法(來源:中華書局《朱子語類校注》)。
  3. 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組在當代語言實踐中已鮮少使用,建議優先選用"拘禁""限制""約束"等現代規範用詞(來源:語文出版社《現代漢語應用規範手冊》)。

網絡擴展解釋

“關拘”是一個古代司法術語,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關拘”指通過正式文書(如公文、傳票)進行拘捕的行為,常見于清代文獻。例如《聊齋志異·詩谳》中記載:“乃遣役關拘王佐”,體現了通過官方程式逮捕嫌犯的司法流程。

二、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作品,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司法機構跨區域協作的拘捕流程。如當某地官員需逮捕其他轄區的嫌疑人時,需行文至當地官府請求協助拘捕。

三、現代辨析 需注意與當代“拘留”的區别:

  1. 性質不同:古代“關拘”是跨區域司法協作,現代拘留是公安機關的強制措施;
  2. 文書形式:古代需正式公文,現代憑《拘留證》執行(如《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3. 使用場景:現代法律術語中已無“關拘”表述,常見于古籍研究領域。

四、常見誤解 部分網絡釋義将“關拘”拆解為“關押拘留”,實為誤讀。該詞特指通過文書程式發起的拘捕動作,而非現代拘留措施。

别人正在浏覽...

拜表比手劃腳不勞而成補助倉茫爡焥村校書雕章杜詩二班番塞肺勞風乾丐命膏油鈎較關谷挂牽鼓角家常茶飯禁氣祭詩激醒捐軀報國覺寝菊泉忼忾良平靈仙禮憲蔓蔓日茂莫賀弗南冠驽疴偶俪攀倚潑冷水請救慶觞窮固七盤熱語濡濡賽錦标社山城生澀澀蛇形屍白是處詩課順退漱濯歎惜天鬼蜩鷽恫瘝在抱銅焊嗡嗡飨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