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滿自足貌。《荀子·宥坐》:“今學曾未如肬贅,則具然欲為人師。” 楊倞 注:“具然,自滿足之貌也。”
“具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權威詞典中均有記載,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具然”指自滿自足的樣子,形容人因滿足現狀而表現出驕傲或自負的狀态。
二、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宥坐》篇:“今學曾未如肬贅,則具然欲為人師。” 楊倞注:“具然,自滿足之貌也。”。此句批評了學識淺薄卻急于為師的現象。
三、結構解析
四、近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該詞,僅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語境。部分詞典嘗試将其擴展為“強調事實存在”(如),但此解釋未獲廣泛認可。
五、典型例句
注意:該詞與常見詞“居然”無關聯,需避免混淆。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荀子集解》等文獻。
《具然》是一個成語,意為事物的本質和特性已經顯露出來。
《具然》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具”部首,右邊是“然”部首。具的部首是“八”,共有七畫,而然的部首是“火”,共有四畫。
《具然》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禮記·祭義》。在繁體字中,具和然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候,具和然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具的古字形是“⿱八一”或“⿸八一”,然的古字形是“⿱火⿻厶灬”,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1. 這個研究報告具然說明了該項目的可行性。
2. 他的行動具然展示了他的真實想法。
3. 這個案件的細節具然呈現了真相。
具存、具體、具備、具有、具名
顯然、明顯、确鑿
未具、未然、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