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謹案的意思、謹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謹案的解釋

(1).慎查考。引用論據、史實開端的常用語。《漢書·魏相傳》:“臣謹案王法必本於農而務積聚,量入制用以備兇災,亡六年之畜,尚謂之急。”《魏書·韓子熙傳》:“謹案律文:諸告事不實,以其罪罪之。” 清 王昙 《穀城西楚霸王墓碑》:“臣謹案 殷 人以柏, 夏 氏以松,将軍之樹,大王之風。”

(2).詳細案問。 南朝 梁 玄光 《辯惑論》:“若必須辭訴然後判者,始知道君無玄鑒之能,天曹無天眼之照,三官疲於謹案,伺吏勞於讨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謹案”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但在古籍、公文或特定學術語境中仍可見其蹤迹。它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1. 表示恭敬地陳述或考訂

    • 釋義: 作為動詞或發語詞使用,含有恭敬、審慎地提出見解、陳述事實或進行考證的意思。常見于臣子對君主、下級對上級的奏章、文書開頭,以示謙卑和嚴謹。其語氣比“案”(意為“查考”)更為莊重和恭敬。
    • 例句:
      • “謹案:臣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為:臣恭敬地陳述:我聽說國家的大事,在于祭祀與戰争……) - 常見于奏疏開頭。
      • “謹案《周禮》所載,春官掌邦禮……”(意為:恭敬地查考《周禮》所記載,春官掌管國家的禮儀……) - 用于學術考證或引經據典的開端。
  2. 古代司法文書中的固定用語

    • 釋義: 在古代司法文書(如判詞、案卷)中,“謹案”常作為固定套語,用于引出對案件事實的陳述或對法律條文的引用,表示辦案人員對所述内容的審慎和負責态度。
    • 例句:
      • “謹案:犯人某某,于某年某月某日,因某事與某某争鬥,緻傷……”(意為:審慎查明案情如下:犯人某某,在某年某月某日,因某事與某某發生争鬥,導緻對方受傷……) - 用于陳述案情。
      • “謹案《大明律》‘鬥毆’條:凡鬥毆……”(意為:恭敬地引用《大明律》‘鬥毆’條款:凡是鬥毆……) - 用于引用法律條文。

“謹案”的核心含義在于“謹”字所表達的恭敬、審慎、嚴謹的态度,以及“案”字所包含的查考、陳述、依據的行為。它主要用于莊重、正式的書面語境,特别是在上呈文書、司法判詞或學術考證中,以示對所述内容的慎重和對受文對象的尊敬。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謹案”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1. 慎查考
    指在引用論據或史實時,作為開端的敬語,常見于奏章、學術考據等正式文書。例如:

    • 《漢書·魏相傳》載:“臣謹案王法必本於農而務積聚……”
    • 含義相當于現代“經查證”“據考”等表述,強調論證過程的嚴謹性。
  2. 詳細案問
    指對案件或事務進行細緻審問、核查。如南朝梁玄光《辯惑論》提到:“三官疲於謹案,伺吏勞於讨捕。”

二、現代語境中的引申義

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成語,強調處事謹慎、嚴肅認真的态度,例如:

補充說明

建議需引用古籍時優先參考其原義,現代使用可結合引申義靈活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半瓶醋犇騰缽昙摩羅伽大寶簿記不列颠百科全書采緑藏頭護尾忏儀得意忘象紛紛擾擾副相更樓公映過街樓顧行黑牛生白犢歡楚華嵩回緬嬌妩介衆金門島擊手鹫島就将卷頭語靠肚類成僚舊瀝霤流子馬筴迷惑不解哪樣尀奈千章清淮啓土聖法聲頻省校濕熱失稔誓師屍體獅子骢首悔壽命疏頭太監托舊拖繡毬僞怠位階戊申五則鄉俚香麝鄉下老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