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袂的意思、把袂的詳細解釋
把袂的解釋
拉住衣袖。表示親昵。 南朝 梁 何遜 《贈江長史别》詩:“餞道出郊坰,把袂臨洲渚。” 唐 劉長卿 《送賈三北遊》詩:“把袂相看衣共緇,窮愁隻是惜良時。” 清 黃景仁 《哭龔梓樹》詩:“十年舊雨阻 燕 雲,把袂俄驚冥契分。”
詞語分解
- 把的解釋 把 ǎ 拿,抓住:把酒(拿着酒杯)。把玩(拿着賞玩)。 控制,掌握:把握。把舵。 看守:把守。把門兒。 自行車、手推車等的手柄:車把。 可以用手拿的小捆:秫稭把兒。 專權,一手獨攬:把持大權。 從後托
- 袂的解釋 袂 è 衣袖,袖口:張袂(張開衣袖)。聯袂(手拉着手,結伴)。分袂(離别)。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把袂”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ǎ mèi,其核心含義是握住衣袖,常用于表達親密的情感或深厚的情誼。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袂”指衣袖,“把袂”即拉住對方的衣袖,動作上象征親近或惜别。
- 引申意義
用于形容朋友、親人之間的深厚情誼,或離别時的不舍之情,類似“握手”“把臂”的古代表達方式。
二、使用場景與語境
- 情感表達
- 多用于送别場景,如古詩文中“把袂臨洲渚”,體現離别時的依戀。
- 也可表示友人相聚的歡喜,如“何時把袂,共披心腹?”(南朝梁·元帝)。
- 禮儀文化
古時男女交往避肌膚之親,握袖代替握手,既有禮節性,又顯親密。
三、文學出處與例句
- 經典詩文引用
- 南朝·何遜:“餞道出郊坰,把袂臨洲渚。”
- 唐代·劉長卿:“把袂相看衣共緇,窮愁隻是惜良時。”
- 近現代用法
清代黃景仁的《哭龔梓樹》中,用“把袂”表達對故友的懷念。
四、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 近義詞:把臂、攜手、執手。
- 關聯成語:如“促膝談心”,側重交流;“把袂”更重動作與情感外化。
“把袂”通過具體的肢體動作傳遞抽象的情感,是古代文學中含蓄表達情誼的典型詞彙,現代多用于書面或詩歌。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把袂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卷起或擡起袖子,以便方便活動手臂。它的拆分部首是衣和目,筆畫數為10。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一種形象描寫人物動作的詞語,用來描述人們行走時卷起衣袖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把袂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把袂通常以「捋袖」的形式寫作「捋袖子」。
以下是一些關于把袂的例句:
1. 她走路時習慣性地把袂一卷。
2. 他邁着大步,手中的劍如風一般,把袂飛舞。
3. 小明用力地把袂捋了起來,以便更好地幹活。
與把袂相關的組詞有:卷袂、袖袂、袂飛等。
近義詞:捋袖。
反義詞:插袖。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