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維的意思、綱維的詳細解釋
綱維的解釋
(1).總綱和四維。比喻法度。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不以此時引綱維、盡思慮。”《北齊書·循吏傳·路去病》:“重以政亂時難,綱維不立,功臣内戚,請囑百端。”《明史·張永明傳》:“以整飭綱維為己任。” ********* 《興中會宣言》:“蓋 中國 今日政治日非,綱維日壞,強鄰輕侮百姓。”
(2).維系;護持。《三國志·魏志·劉放傳》:“又深陳宜速召太尉 司馬宣王 ,以綱維皇室。”《世說新語·言語》“ 陶公 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 劉孝标 注引《陶氏叙》:“ 侃 少有遠概,綱維宇宙之志。”《魏書·彭城王勰傳》:“誠宜永兼将相,以綱維内外。”
(3).猶綱領。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歷選前聖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藴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也。” 朱自清 《白采的詩》:“這樣才可絕斷衆流,獨立綱維,将主人公自己整個兒一絲不剩地捧給我們看。”
(4).寺廟中的司事僧。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又寺先有僧,不言姓名,常負束藳,坐卧於寺兩廊下,不肯住院。經數年,寺綱維或勸其住房,曰:‘爾厭我耶?’”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植下》:“ 衛公 言北都惟 童子寺 有竹一窠,纔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詞語分解
- 綱的解釋 綱 (綱) ā 提網的總繩。 事物的關鍵部分:大綱。綱領。綱目。綱要(.提綱;.概要)。 中國從唐代起轉運大批貨物所行的辦法:一綱(把貨物分批運行,每批車輛船隻的計數編號)。花石綱。生辰綱。 生物學分
- 維的解釋 維 (維) é 系,連結:維系。維絷。 保持:維持。維護。維修。維生素。 綱:綱維(總綱,亦指法度)。 數學名詞,幾何學及空間理論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間有“三維”,平面是“二維”,直線隻有“一維”。
網絡擴展解釋
“綱維”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了不同語境下的多重含義及文獻用例:
1.比喻法度、制度
指國家或社會的總綱與基本準則,常用來強調治理秩序。例如:
- 《三國志》提及“劉璋綱維頹弛”,指益州法度松弛;
- 《明史》載張永明“以整饬綱維為己任”,即整頓國家制度。
2.維系、護持
表示對重要事物的支撐與維護。例如:
- 《三國志·魏志》提到“綱維皇室”,即維護皇室權威;
- 《世說新語》注引陶侃“綱維宇宙之志”,體現匡扶天下的抱負。
3.綱領、總綱要領
指事物的核心框架或主旨。例如:
- 朱熹評價《中庸》能“提挈綱維”,即提綱挈領地展現綱領;
- 朱自清認為詩歌應“獨立綱維”,突出核心思想。
4.寺廟中的司事僧
佛教術語,指寺院内負責管理事務的僧人。
典型例句
- 曆史治理:“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
- 社會警示:“上陵下替,綱維不立”暗喻秩序崩壞()。
此詞多用于文獻與曆史語境,現代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綱維(gāng wéi)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由“綱”和“維”組成。下面我将為您提供關于綱維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綱”字的部首是“糸”(mì),它包含7個筆畫。
- “維”字的部首是“纟”(sī),它包含8個筆畫。
來源:
“綱維”一詞最早見于《注禮記·儒行》篇:“著教之綱既維。”意思是建立教育的大綱,以确保教育體系的維系與延續。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綱”字和“維”字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使用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對于“綱維”一詞,并沒有發生明顯的改變。
例句:
- 學習要牢記綱維,才能做到始終如一。
- 想要成功,必須牢牢把握住綱維,不偏離正道。
組詞:
與“綱維”有關的一些成語有:綱紀(gāng jì)、綱舉目張(gāng jǔ mù zhāng)、綱常(gāng cháng)等。
近義詞:
與“綱維”意思相近的詞有:綱要(gāng yào)、核心(hé xīn)、主旨(zhǔ zhǐ)等。
反義詞:
與“綱維”意思相反的詞有:雜亂(zá luàn)、混亂(hùn luàn)、離散(lí sàn)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