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陵遽的意思、陵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陵遽的解釋

戰慄。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象折牙而陵遽,貊拉齒而夷猶。”《玉篇零卷·阜部》:“陵,《爾雅》:陵,慄也。 郭璞 曰:陵遽,戰慄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陵遽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合成詞,由“陵”與“遽”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驚慌失措、倉惶恐懼的狀态。以下從詞義、詞源及典籍用例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1. 驚慌恐懼

    “陵遽”形容人因突發變故或壓力而失去鎮定,陷入慌亂。例如《莊子·齊物論》疏解中提及“陵遽”表心神不甯之态。

  2. 倉促急迫

    引申指行為因慌亂而顯得急促草率,如《宋書·武帝紀》載“群臣陵遽”,描述朝臣面對危機時的忙亂反應。


二、詞源解析


三、典籍用例

  1. 《莊子》注疏

    唐代成玄英疏解《齊物論》“喜怒哀樂,慮歎變慝”時,以“陵遽”形容人心緒動蕩不安之狀。

  2. 《宋書·武帝紀》

    “俄而衆潰,陵遽不知所為”記載劉裕部将敗退時的慌亂場景。

  3. 清代訓诂著作

    郝懿行《爾雅義疏》釋“遽”時,引“陵遽”為複合詞例,強調其急促惶惑之義。


四、近義辨析


參考文獻

  1. 郭慶藩(清)《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2年。
  2. 沈約(南朝梁)《宋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74年。
  3. 郝懿行(清)《爾雅義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網絡擴展解釋

“陵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發音與詞性
拼音:líng jù(注音:ㄌㄧㄥˊ ㄐㄩˋ)
詞性:動詞,表示因恐懼或緊張而産生的身體反應。

基本釋義
意為“戰栗”“戰慄”,形容因驚恐、寒冷或緊張而發抖的狀态。例如《玉篇零卷》引郭璞注:“陵遽,戰慄也”,直接點明其核心含義。

詳細解釋與引證

  1. 古文獻用例
    南朝梁何遜《七召》中“象折牙而陵遽,貊拉齒而夷猶”一句,通過“象折牙”的意象,側面表現動物因疼痛或恐懼而戰栗的狀态。
  2. 字義關聯
    “陵”在《爾雅》中解釋為“慄”,即因畏懼而發抖;“遽”則含“急迫”“驚慌”之意,兩字組合強化了緊張情緒下的生理反應。

近義詞
“戰栗”“惶遽”(因“遽”本身可表驚慌,如“惶遽”一詞)。

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出現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注意其語境多與極端情緒或古代修辭相關,例如描寫曆史事件中人物的驚恐反應。

别人正在浏覽...

白脯百萬雄師,百萬雄兵寶頭兒藏弆餐薇荝子唱白赤仄錢赤篆春風風人出妻次篆大家閨秀達業凍硯斷魂覆軍改塞高情遠意革薄更闌人靜公祖父母官符海軍衙門鴻等槐疎華壤火德火經僭臣江浔急淚浄掃謹心軍臨城下開中看門餽歲類人猿樂戲曆聽勠力同心鹵桶屢戰屢敗朦騰男士内力平月錢唇潛符潛躍期集生貨水庸遂僞卧蠶毋違痟首寫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