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部的意思、丁部的詳細解釋
丁部的解釋
三國 魏 荀勗 把國家藏書分為甲、乙、丙、丁四部, 唐 以後改為經、史、子、集。丁部即集部。《南史·徐君蒨傳》:“﹝ 君蒨 ﹞幼聰朗好學,尤長丁部書,問無不對。”《隋書·經籍志》:“ 魏 秘書郎 鄭默 ,始製《中經》,秘書監 荀勗 又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羣書……四曰丁部,有詩、賦、圖、讚,《汲冢書》。”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部的解釋 部 ù 全體中的一份:部分(“分”讀輕聲)。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機關企業按業務範圍分設的單位:*********。編輯部。部隊(軍隊)。 具有統屬關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屬。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丁部”是中國古代圖書分類體系中的一個術語,其含義和演變過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丁部最初指三國時期荀勗《中經新簿》四部分類法中的第四類,主要收錄詩賦、圖贊等文學作品。唐代以後,四部分類調整為經、史、子、集,丁部對應後來的集部。
二、曆史背景
- 起源:三國魏荀勗将國家藏書分為甲(經)、乙(子)、丙(史)、丁(集)四部,丁部即文學類著作(如詩賦、圖贊、《汲冢書》等)。
- 演變:唐代正式确立“經史子集”分類後,丁部被“集部”取代,成為四部中的最後一部。
三、其他釋義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提到“丁部”可指家庭或家族成員,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可能屬于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解釋。
四、文獻例證
- 《南史·徐君蒨傳》記載其“尤長丁部書”,即擅長集部典籍。
- 《隋書·經籍志》明确丁部包含詩賦、圖贊等。
五、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丁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領域,指代集部文獻。日常語境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與表格填寫等場景中的“丁部”(如申請表格欄目)區分。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隋書·經籍志》或《四庫全書總目》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部》這個詞的意思
這個詞“丁部”在漢語中有兩個不同的意思。一是指一些姓氏中的一個部分,例如姓丁的人;二是指丁字旁的部首。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丁部”的部首是丁字旁,它是漢字的一個常用部首,表示木材的形态。它通常出現在漢字的左邊或上邊。丁字旁的筆畫數目為2。
來源
“丁部”作為部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象形字象丁字的形狀。
繁體
在繁體字中,“丁部”保留了與簡體字相同的形狀和意思。隻需要将丁字旁寫成繁體形式即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是丁字部的形狀和筆畫數目在古代和現代是相同的。
例句
1. 他的名字姓丁,是“丁部”的一個部分。
2. 這個字的結構很有趣,它包含了“丁部”。
組詞
“丁部”作為一個部首,通常出現在許多漢字中。例如:“叮鼓”、“世界”、“不斷”等。
近義詞
在漢字中,與“丁部”有類似意思的部首還有其他的幾個,例如“亻部”(人旁部首)和“幹部”(幹字旁)。
反義詞
“丁部”作為一個部首,并沒有真正的反義詞。它表示的是漢字的一種形态特征,沒有對立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