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忘我,置生命于度外。《莊子·大宗師》:“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 成玄英 疏:“隳體離形,坐忘我喪,運心既久,遺遣漸深也。”
(2).外甥。《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遜 外生 顧譚 、 顧承 、 姚信 并以親附太子,枉見流徙。”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桓豹奴 是 王丹陽 外生,形似其舅, 桓 甚諱之。” 唐 元稹 《贈鹹陽少府蕭郎》詩:“ 陸 家幼6*女託良壻, 阮氏 諸房無外生。” 宋 蘇轼 《與外生柳閎》:“ 展如 外生:人來得書,知奉太夫人康寧,新婦外孫各無恙。”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外生漢語 快速查詢。
"外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事物由外部因素産生、引起或決定,而非源于自身内部。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學術資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指來源或起因在外部,非事物本身固有或内部産生。常與"内生"(由内部因素産生)相對。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二、語義特征與使用場景
例:植物的外生根(由莖部而非主根發出)。來源:《植物學名詞》(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9年。
例:經濟系統中的外生沖擊(如突發自然災害、政策變化)。來源:《經濟學名詞》,科學出版社,2011年。
例:外生性增長(依賴外部資源投入的增長模式)。來源:《社會學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
三、常見搭配與示例
來源:《統計學大辭典》,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年。
來源:《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12年。
來源:《醫學名詞》,科學出版社,2014年。
四、同義與反義辨析
"外生"一詞精确描述了事物屬性、變化或結果與其所處系統外部環境或因素的因果關系,是理解複雜系統内外互動關系的重要概念。
“外生”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含義:指忘我、将生命置之度外的境界,強調精神層面的超脫。
出處:源自《莊子·大宗師》:“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成玄英疏注釋為“隳體離形,坐忘我喪”,即通過修煉達到物我兩忘的狀态。
應用:多用于古代哲學讨論,如道家“坐忘”思想中的修行層次。
含義:古代對“姊妹之子”的稱呼,即現代漢語中的“外甥”。
文獻例證: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考證細節。
黯暧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報子八薮鞭筴不必要車把淳越點施凍飲頓老放晴風星豐裕幹贶怪嚴關聖賢還去好景不常呵禦會稽回扣虎幄急流勇退井闬禁勸盡勢悸震衎樂烤煙曠額褲帶老蚌生珠列女龍圖閣學士樓窗濛晦麪疙瘩闵亂思治墨緑排頓平淡無奇貧下慊恨起籁溶蝕少惡深更半夜詩壁詩藻四海皆兄弟灘哥棠郊成政秃兒土空讬任相迓相诤嚣虛細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