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砥厲廉隅的意思、砥厲廉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砥厲廉隅的解釋

謂磨練節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禮記·儒行》:“近文章,砥厲廉隅。” 孔穎達 疏:“言儒者習近文章,以自磨厲,使成己廉隅也。”《孔叢子·連叢子下》:“志不在小,則不可度,砥厲廉隅,則不可越,行高體卑,則不可階。”亦作“ 砥礪廉隅 ”。 宋 蘇轼 《劉有方可昭宣使依舊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紳之風。” 梁啟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儒學本有名教之目,故砥礪廉隅,崇尚名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砥厲廉隅"是源自《禮記·儒行》的成語,本義指磨制器物使其棱角分明,後引申為培養高尚品格、端正行為操守的修身準則。該詞由兩組雙字詞構成:"砥厲"指磨刀石(《說文解字》釋"砥"為柔石,"厲"為粗石),象征修身過程中的自我磨砺;"廉隅"原指器物的棱角(《周禮·考工記》鄭玄注"廉,棱也;隅,角也"),喻指人方正不苟的品格。

在儒家典籍中,《禮記·儒行》最早記載:"近文章,砥厲廉隅",孔穎達疏解為"言儒者習近文章,以自磨厲,使成己廉隅也"(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宋代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二十強調"士大夫當以砥厲廉隅為立身之本",将之提升為士人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清代顧炎武《日知錄·廉恥》更深化其内涵,認為"廉隅不立,則士節盡喪",突顯該成語在傳統道德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成語多用于形容知識分子或公職人員培養廉潔自律的品格,如章炳麟《革命道德說》所述"砥砺廉隅,輕淫佚而重名節"。其語義特征包含三個維度:持續性(如"砥厲"所示的長期磨煉)、規範性(如"廉隅"确立的品行标準)及實踐性(要求知行合一)。

網絡擴展解釋

“砥厲廉隅”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ǐ lì lián yú,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磨練來培養方正、正直的品格和節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背景

  1. 經典出處
    源自《禮記·儒行》:“近文章,砥厲廉隅。”孔穎達疏注:“文儒者習近文章,以自磨厲,使成己廉隅也。”()
  2. 曆史引用
    宋代蘇轼、梁啟超等均曾引用此詞,強調士人應具備的品格修養()。

三、用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擴展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禮記》原文或相關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靉靆半臂背子半支蓮犇逸閉路不足為怪殘杪唱本楚羅惙怛楚辱掉讦迩安遠至富族貢公翰紙何足為奇渾塠自撲胡桃油浄泊謹秘基因突變崛興軍麾鞫訊蘭麝雷動風行雷雷露芽緑珠賣重馬融帳俛起冥沒魔民牡麻哪樣泥溺驽薾撲索索葡萄褐牽腸割肚寝饋坵垤三年碧商棍設難生息深惟私館伺機通光屯列危機四伏味賞文燭小務小冤家瀉盆稀裡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