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意忘形的意思、得意忘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意忘形的解释

[slap-happy be lost in exhilaration] 因心意得到满足而高兴得失去常态

详细解释

(1).《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谓因高兴而物我两忘。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元 鲜于必仁 《折桂令·画》曲:“手掛掌坳,得意忘形,眼兴迢遥。”《官场维新记》第六回:“ 袁伯珍 弄得得意忘形了。” 沙汀 《在祠堂里》:“当他向他的同事问询了几句以后,他就更加嚷叫得口沫乱飞,显出一种得意忘形的神态。”

(2).谓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宋 欧阳修 《试笔·李邕书》:“余虽因 邕 书得笔法,然为字絶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得意忘形”是一个常用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形容人因过度得意而失去常态,表现为忘乎所以、举止轻浮,通常含贬义。核心含义强调“因情绪失控导致行为失当”,如提到“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二、出处与演变

  1. 原始出处
    源自《晋书·阮籍传》中“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原指魏晋名士阮籍等人在精神超脱时不受世俗礼教束缚的状态。
  2. 语义演变
    现代多用于贬义,侧重指因得意而失态,与原典的超然意境不同。

三、用法与示例


四、相关词汇

近义词 反义词
忘乎所以、趾高气扬 怅然若失、心灰意冷
自鸣得意、得意洋洋 谦虚谨慎

五、注意事项

该成语多用于批评缺乏自控力的行为,建议结合语境判断褒贬。例如,古时“得意忘形”可表达艺术创作中的忘我境界(如提及的“得意忘象”),但现代已较少用于此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得意忘形一词意思

得意忘形是指某人由于过分骄傲或高兴而失去理智或忘记自己的本分。当一个人过于得意或自满时,往往会掉以轻心或忽略自己的责任。

拆分部首和笔画

得意忘形这个词可以分解为三个部首和十一个笔画。它的部首分别是「得」、「心」和「忄(忙)」,分别表示得到、内心和心忙忙。在拆分笔画方面,「得」字由五个笔画组成,「意」字由七个笔画组成,而「忘」字由五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字

得意忘形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它最早见于北宋作家苏轼的《冬日饮冰室诗》中。在繁体字中,得意忘形的写法与简体字几乎相同,只是字形略有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得意忘形的字形相对简单,且没有太大变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碑文中也可以见到得意忘形的古式字体。

例句

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以下是一个例句:他在获得冠军后得意忘形,开始忽视自己的团队成员的意见。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得意忘形这个词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形成新的词组,如得意扬扬、得意洋洋等。在意义上,得意忘形与骄傲自满、自大等词语有一定的近义关系。而反义词则可以是谦虚谨慎、有所顾忌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