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算盤的意思、算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算盤的解釋

(1) [abacus]∶中國使用的一種計算用具,一木框中嵌有細杆,杆上串有算盤珠,算盤珠可沿細杆上下撥動,通過用手撥動算盤珠來完成算術運算

她們那快樂的心裡便時時閃過了這樣的算盤:夾衣和夏衣都在當鋪裡,這可先得贖出來;過端陽節也許*********一條黃魚。——《春蠶》

(2) [thinking]∶比喻計劃,打算

如意算盤

詳細解釋

(1).一種計算數目的工具。其形長方,周為木框,内貫直柱,俗稱“檔”。一般從九檔至十五檔,檔中橫以梁,梁上兩珠,每珠作數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數一,運算時定位後撥珠計算,可以做加減乘除等算法。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算盤》:“古人布算以籌,今用算盤,以木為珠,不知何人所造,亦未審起于何代。案 陶南村 《輟耕録》有走盤珠、算盤珠之喻,則 元 代已有之矣。”

(2).比喻計劃。《紅樓夢》第五三回:“我心裡卻有個算盤,還不至此田地。”《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所以 周老爺 打了這個算盤,認定主意一直叫他。” 高雲覽 《小城春秋》第三六章:“ 趙雄 所以願意這樣做,是有他自己的算盤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手動計算工具,主要用于進行加減乘除等算術運算。它由框架、橫梁、算珠和檔(穿珠的細杆)組成,通過撥動算珠的位置來表示數值并進行計算。

一、核心釋義與結構 算盤的基本結構包括:

  1. 框架:外部的矩形木框,用于固定所有部件。
  2. 橫梁:将算盤分為上下兩部分。橫梁上方每檔有2顆算珠(代表數值5),下方每檔有5顆算珠(每顆代表數值1)。
  3. 算珠:圓柱形珠子,通過撥動位置表示不同數字。例如,下方一顆珠靠梁表示“1”,上方一顆珠靠梁表示“5”。
  4. 檔:垂直穿過算珠的細杆,通常有13檔或更多,每檔代表一個數位(如個位、十位)。

二、運算原理與文化意義 算盤采用五升十進制原理:下方滿5顆珠需進位到上方一顆珠(即“五升”),上方兩顆珠滿10則向左檔進一(即“十進”)。其設計體現了中國古代數學的智慧,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語“如意算盤”即源于此,比喻主觀臆想的計劃。

三、現代應用與價值 盡管電子計算機已普及,算盤仍具教育價值: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1.
  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2013.

網絡擴展解釋

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一種傳統計算工具,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内涵。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基本定義

算盤是一種長方形木框結構,内部由橫梁分隔為上下兩部分,橫梁上穿有若幹根細杆(稱為“檔”),每根檔上串有算珠。通常橫梁上方的每顆算珠代表數字5,下方每顆代表1。通過撥動算珠,可完成加減乘除甚至開方等複雜運算。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争議:關于算盤的起源時間,存在多種說法。
    • 一說可追溯至漢末三國時期(公元3世紀)的“算闆”;
    • 另一說認為北宋時期(10-12世紀)逐漸成熟,并被廣泛使用。
  2. 文獻記載:東漢徐嶽的《數術記遺》首次提到“珠算”,北周甄鸾的注釋進一步描述其雛形。
  3. 功能演進:明代時,算盤已能計算土地面積和幾何問題,清代甚至出現九層巨型算盤,具備類似現代計算機的彙總功能。

三、結構與計算原理

四、文化意義

  1. 實用象征:因與商業活動緊密關聯,算盤被視為財富和精打細算的象征,常作為古代婚嫁“六證”之一。
  2. 藝術價值:明清時期,算盤發展出戒指算盤等精巧工藝品,成為達官顯貴的身份配飾。
  3. 語言延伸:衍生出“如意算盤”“精打細算”等成語,比喻計劃或謀略。

五、現代地位

2013年,中國珠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如今,算盤雖逐漸被電子計算工具取代,但仍用于數學教育啟蒙和傳統文化展示。

如需進一步了解算盤的具體運算方法或曆史細節,可參考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順千隨班傅奔遁标華長恩産母痨嘲嘲察失出奔楚祠觸物傷情辭退虭蟧坲坲功不唐捐供給工業區鬼參浩彌橫吹曲慌手慌腳華盛頓緘鎖矯形雞豆子節旄街面兒上勁兵酒徒镌載克石連翮離塵服力克鈴驺璘璘龍郎蛋女亂愦露眠鹿鳴筵偻翣披星帶月齊服瓊斝如來佛若個若若上盜舌弊時差説嘴郎中四維算卦陶缶天男罔車晚婚魏觀相惡閑接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