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筝的意思、鼓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筝的解釋

(1).彈筝。《後漢書·呂布傳》:“ 布 疑其圖己,乃使人鼓筝於帳中,潛自遁出。夜中兵起,而 布 已亡。”《新唐書·列女傳·樊彥琛妻魏》:“ 彥琛 卒,值 徐敬業 難,陷兵中。聞其知音,令鼓筝。”

(2).草名。又名結縷。貼地蔓生,根如線相結。《爾雅·釋草》“傅,橫目” 晉 郭璞 注:“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筝草。”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忘憂 長樂 ,桃杷鼓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鼓筝”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彈奏筝樂器的動作

  1. 字面釋義
    “鼓”指彈奏,“筝”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戰國時期流行于秦地,又稱“秦筝”。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呂布傳》記載的典故:呂布為迷惑敵人,在帳中使人鼓筝,自己趁機逃脫。

  2. 文化延伸
    因筝樂演奏需高超技藝,後世引申為“才藝精湛”的象征。例如《新唐書》提到列女魏氏因善鼓筝而被兵士要求演奏,部分現代詞典将其列為成語,形容技能卓越。


二、植物名稱(生僻義項)

指一種名為結縷草的植物,貼地蔓生,根系相連。此釋義源自《爾雅·釋草》的晉代注釋,郭璞稱其為“鼓筝草”,但現代已較少使用。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爾雅》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筝》的意思

《鼓筝》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樂器,也稱為“古筝”。它是一種彈撥樂器,由桐木制成,擁有固定的音階和琴弦。鼓筝在古代中國有着廣泛的應用,常用于民間音樂演奏、戲曲伴奏以及各種慶祝和娛樂活動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鼓筝》的拆分部首是“鼓”和“筝”,其中“鼓”的部首是“鼓”,總筆畫為13;“筝”的部首是“竹”,總筆畫為12。

來源和繁體字

《鼓筝》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鼓”和“筝”。據推測,“鼓”字的來源可能是根據古代打擊樂器“鼓”而來;而“筝”字則可能來源于古代的竹制彈撥樂器“筝”。在繁體字中,這個詞保持不變,仍然是“鼓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對于《鼓筝》這個詞,字形可能有一些變化。具體來說,可能會有一些外部輪廓和筆畫的微小差異,但整體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古代的漢字寫法對于現代人來說有一定的變異和難度,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和研究來理解和識别這些古老的字形。

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
他彈奏着鼓筝,優美的音樂充滿了整個房間。

組詞:
鼓樂、鼓聲、筝曲、筝竹之聲

近義詞:
古筝、古琴

反義詞:
現代音樂、電子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