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arm spring]∶明媚的春天
(2) [hyson]∶同“熙春茶”
(1).明媚的春天。 晉 潘嶽 《閑居賦》:“凜秋暑退,熙春寒往。” 元 自悅 《續蘭亭會補任城呂系詩》:“散懷得真契,引觴答熙春。”
(2).閣名。 宋徽宗 時建于 南京 同樂園 内。 金 元好問 《雲峽》詩:“故都喬木今如此,夢想 熙春 百花裡。”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 正大 末,北兵入 河 南,京城作防守計,官盡毀之……迄今皆廢區壞址,荒蕪所存者,獨 熙春 一閣耳。”
“熙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明媚的春天
指溫暖和煦、生機盎然的春季。出自晉代潘嶽《閑居賦》:“凜秋暑退,熙春寒往”,後成為經典文學意象,如元代自悅詩中“引觞答熙春”。
曆史建築名稱
宋代南京同樂園内曾建“熙春閣”,金代元好問《雲峽》詩提及“夢想熙春百花裡”,可見其文化影響。
作為人名時,“熙”象征光明興盛,“春”代表生機與希望,組合後寓意吉祥活力。
提示:若需更多詩詞用例或曆史背景,可查閱《閑居賦》或宋代園林相關文獻。
熙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光明的春天。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熙(為火字旁,義為光亮)和春(宀為字頭,義為房屋),構成了一個具有光明和春天象征意義的詞語。
熙春的拆分部首為為火字旁和宀,為火字旁在熙中為主部首,表示詞語的含義與“光亮”相關; 宀為次部首,表示詞語的含義與“房屋、春天”相關。熙春的筆畫數為14畫,為火字旁為5畫,宀為9畫。
熙春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筆記和詩歌中。熙春在古代文人筆記中,描述了春天的明亮和溫暖,是一個帶有鮮花和陽光的季節。而在詩歌中,熙春則更多地象征着人心歡暢的春天,形容心情明朗愉快,充滿希望和喜悅。
熙春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熙春」,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熙春的漢字寫法并不完全一樣。根據曆史文獻記載,熙春早期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比如在《廣雅》中,熙春的寫法為「烯旬」,其中烯的意思與為類似,旬表示春天。
以下是一個熙春的例句:“園林樂園,熙春之所,在此一呼百應。”這句話中使用了熙春來形容園林的明亮和愉快,表達了春天的美好。
熙春的組詞可以有很多,比如熙春盈動、熙春之光、熙春歡顔等,這些組詞都是通過将熙春與其他形容詞或名詞進行組合而成,來形容或表達春天的美好。
與熙春相近意義的詞語有興旺、明亮、歡樂等,它們都描述了春天的活躍和喜慶。而與熙春相反義的詞語可以是黯淡、寒冷等,它們形容了春季不如意的一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