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供饷的意思、供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供饷的解釋

供給差糧。 北魏 高允 《谏起宮室疏》:“計斫材運土及諸雜役須二萬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餉,合四萬人,半年可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供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òng xiǎng(部分資料注音為gōng xiǎng,但根據曆史文獻和多數詞典,前者更常見)。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供給差糧,即古代為官府差役或公職人員提供糧食等生活物資。例如北魏高允在《谏起宮室疏》中提到:“丁夫充作,老小供饷”,意為壯丁承擔勞役,老人和孩童負責供給糧食。

二、詞義演變

  1. 原意:特指官方對差役的物資供給,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強調對公務活動的後勤支持。
  2. 引申義:部分資料(如)提到可泛指向他人提供食物或供養,表達關懷之意,但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更多保留在成語或特定語境中。

三、相關文獻與用法

四、總結

“供饷”的核心意義是為公務或特定對象提供物資支持,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谏起宮室疏》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供饷

《供饷》(gōng xiǎng)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含有供養食物的意思。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和「饣」,其中「⽃」為肉字旁部首,表示和肉相關的事物;「饣」為食字旁部首,表示和食物有關。

《供饷》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部有4畫,「饣」部有7畫。

詞語「供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為給予食物作為供養。在古代社會,人們會為祭祀神靈或者供養長者提供食物。

在繁體字中,「供饷」的寫法為「供餉」。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供饷」的古字形為「供養」。

以下是幾個使用「供饷」的例句:

  1. 他每天都會為神像供饷。
  2. 這個寺廟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供饷儀式。
  3. 我們要盡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出更多的供饷。

與「供饷」相關的組詞包括「供奉」、「供給」、「供應」等。

與「供饷」含義相近的詞語有「奉養」、「贍養」等。

與「供饷」含義相反的詞語是「索取」、「奪取」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