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璧的意思、拜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璧的解釋

春秋 時, 楚共(恭)王 有寵子五人,自己不能确定由誰繼承王位。于是遍祭名山大川,請神擇定,并以璧示之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祭畢,密埋璧于祖廟廳堂裡,令五子齋,并以次第入拜。結果,小兒子幾次跪拜都壓在璧紐上,後繼位為 楚平王 。事見《左傳·昭公十三年》。後因以“拜璧”為立太子的典故。 唐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何悟藏環早,纔知拜璧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拜璧”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古代立嗣制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典故

“拜璧”出自春秋時期楚共王選立太子的故事。據記載,楚共王有五個寵子,難以決定繼承人,于是通過祭祀名山大川,将玉璧埋于祖廟廳堂,讓五子依次跪拜。他宣稱:“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最終,幼子(即後來的楚平王)跪拜時身體壓中玉璧的紐部,被确立為太子。

二、引申含義

該詞後來成為“确立太子”或“選定繼承人”的典故,尤其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于借指通過神明或天意确定繼承人的儀式或事件。

三、用法與示例

四、補充說明

“拜”在此指“跪拜行禮”,“璧”為古代祭祀用的玉器,象征天命與權力。這一儀式融合了宗教、宗法制度,反映了先秦時期“神權與王權結合”的特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典故的細節,可查閱《左傳·昭公十三年》或相關史學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璧

《拜璧》是一個動詞短語,意為向璧玉行禮。拜指的是古代人們行禮時跪拜,璧是一種古代玉器,一般呈方形,象征權力和地位。拜璧這個詞源于古代官員在朝廷時向玉璧行禮的儀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拜璧》的部首是手部,也是“手”的繁體字。它的筆畫數為14畫。

來源

《拜璧》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華夏文明。在古時候,玉璧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寶物,成為了統治者的權力象征。拜璧則成為了古代官員接受封賜、明确地位的儀式。

繁體

《拜璧》的繁體字為「拜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拜璧寫作「拜璧」。

例句

他在宮廷上拜璧,表示對皇帝的忠誠。

組詞

與《拜璧》相關的組詞有:拜官、拜谒、璧玉。

近義詞

與《拜璧》近義的詞語有:谒見、朝拜。

反義詞

與《拜璧》反義的詞語有:蔑視、忽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