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行的意思、惰行的詳細解釋
惰行的解釋
在行為上有所怠忽。 漢 劉向 《說苑·立節》:“廉士不辱名,信士不惰行。”
詞語分解
- 惰的解釋 惰 ò 懶,懈怠,與“勤”相對:懶惰。怠惰。惰性。惰慢。将驕卒惰。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 行的解釋 行 í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裡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迩。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箧。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事:進行。 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網絡擴展解釋
“惰行”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uò xíng,其核心含義指懶散、不努力行動,缺乏進取心和積極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由“惰”(懶散、怠惰)和“行”(行動、做事)組合而成,強調在行為上的怠忽。
- 核心意義:形容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态度消極,不積極主動,甚至敷衍了事。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漢代劉向的《說苑·立節》:“廉士不辱名,信士不惰行。”,意為廉潔的人不會敗壞名聲,誠信的人不會懈怠行為。
- 現代用法:多用于批評或勸誡,強調行為上的懶散或缺乏責任感,如“懶惰行走得那麼慢,以至貧窮很快就趕上了它”(富蘭克林名言引用)。
三、相關擴展
- 近義詞:怠惰、懶散、懈怠。
- 反義詞:勤勉、積極、進取。
- 英文翻譯:可譯為 coasting 或 lack of initiative。
四、例句參考
- 廉士不辱名,信士不惰行。(《說苑·立節》)
- 懶惰行走得那麼慢,以至貧窮很快趕上了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說苑》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惰行》一詞的意思是指行動遲緩、懶散或缺乏積極性。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和“行”,表示内心思想與行動的關系。根據筆畫來拆分,它包含了7筆。《惰行》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暫無确切的出處可考。繁體字形式為「惰行」。在古時候,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目前還沒有明确的資料可以得出準确的古代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惰行》的例句:
1. 他的惰行使得整個項目陷入困境。
2. 我不能再容忍你的惰行了,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3. 惰行會導緻你失去很多機會。
一些與《惰行》相關的組詞可能有:“惰性”、“拖延”、“懶惰”等。近義詞可能包括:“慵懶”、“遲緩”、“懶散”等。反義詞可以是:“積極”、“努力”、“進取”等。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