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四方館的意思、四方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四方館的解釋

官署名。 隋炀帝 時置,對東西南北四方少數民族,各設使者一人,掌管往來及互相貿易等事,隸屬鴻胪寺。 唐 以通事舍人主管,隸屬中書省。 宋 置四方館使,掌管文武官朝見辭謝,國忌賜香及諸道元日、冬至、朔旦、慶賀章表、郊祀、朝蕃官、貢舉人、進奉使、京官、緻仕官、道釋、父老陪位等事。其職務與 隋 唐 不同。 明 有四夷館 清 有會同四譯館,職務同 隋 唐 四方館。參閱《文獻通考·職官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四方館”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意義與曆史、文化及社會功能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四方館”最初為古代官署名,字面意為“容納四方來客的館舍”。該詞由“四方”(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和“館”(建築、場所)組成,引申為接待四方使臣或人才的場所。在成語中,常比喻包容多元文化或彙聚人才的機構。


二、曆史背景與職能演變

  1. 起源與設置

    • 始于隋炀帝時期(公元7世紀),最初設于洛陽建國門外,隸屬鴻胪寺,負責接待少數民族及外國使臣,并管理貿易事務。
    • 唐代改由通事舍人主管,轉隸中書省,職能延續接待與外交。
    • 宋代進一步細化職責,涉及文武官員朝見、慶典禮儀等事務,成為内諸司之一。
  2. 職能特點

    • 外交樞紐:處理與周邊民族、國家的往來,促進政治、經濟交流。
    • 文化融合:作為多民族使節聚集地,推動語言、習俗和技術的互通。

三、現代意義與延伸

  1. 文化象征
    現代語境中,“四方館”常被借喻為文化交流平台,例如傳統茶館轉型為融合藝術展覽、學術活動的空間,既保留茶藝傳統,又引入音樂會、詩歌朗誦等現代形式。

  2. 社會價值

    • 促進地方經濟與社區凝聚力,成為旅遊與文化地标。
    • 通過線上課程、社交媒體適應快節奏生活,延續文化傳承。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體管理細節,可參考曆史典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方館》的意思

《四方館》是由“四方”和“館”兩個字組成的詞語。

四方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方館”中的“四”字的拆分部首是“囗”,總共有四畫;“方”字的拆分部首是“方”,總共有四畫;“館”字的拆分部首是“饣”,總共有十二畫。

四方館的來源

《四方館》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在中國古代,四方象征着方圓,代表着寬廣的空間。而“館”字則表示建築物。因此,“四方館”指的是寬廣的建築物,可以理解為大廈、宮殿或官府。

四方館的繁體字

四方館的繁體字為「四方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通常會保留字的基本結構。《四方館》這個詞在古時候寫作「四方館」。

例句

1. 那座宏偉的建築是皇上臨幸時居住的四方館。

2. 這個博物館建築象征着古代四方館的風格。

組詞

1. 四季館

2. 四方亭

3. 館内

4. 館長

近義詞

宮殿、大廈、官邸

反義詞

小屋、茅草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