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是好。《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大伯子許多年紀,如今説親,説甚麼人是得?”
“是得”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拼音為shì de(注音:ㄕˋ ˙ㄉㄜ),表示對他人提議或觀點的贊同,相當于“好的”“沒錯”。例如:
《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錢贈年少》中提到:“大伯子許多年紀,如今說親,說甚麼人是得?”(這裡“是得”用于疑問句,詢問什麼樣的人合適)
拼音為shì dé(注音:ㄕˋ ㄉㄜˊ),強調事實的成立或判斷的正确性,常用于書面語境。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得”字的其他含義(如獲得、適合等),可參考相關字典條目。
「是得」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某事或某種情況十分确切或適合。多用于肯定或贊許的語氣。
「是得」是由「是」和「得」兩個字組成的。其中: 「是」是一個獨體字,屬于「日」部首,由12個總筆畫組成。 「得」也是一個獨體字,屬于「彳」部首,由11個總筆畫組成。
「是得」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口語,最早見于《書經·堯典》。在繁體中,「是得」的寫法和簡體相同。
在古時候,「是得」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是得」的例句:
1. 這個方案是得,我們可以照着做。
2. 他的回答是得,完全符合我的期待。
3. 你的觀點是得,我同意你的看法。
「是得」作為一個成語,并沒有要求和其他字組成具有獨立意義的詞彙,因此它本身并沒有可以組合的詞彙。
「是得」的近義詞包括「确實」、「實在」、「一定」等,它們都表示某事或情況的确切性或適宜性。
「是得」的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而定,一般可以選擇與「是得」相對的詞語,如「不是」、「不得」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