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指站在市集的高地上操纵贸易,后泛指操纵和独占市场,牟取暴利。语本《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赵岐 注:“龙断,谓堁断而高者也。左右占视,望见市中有利,罔罗而取之。”龙,通龙,通“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饮羊、登垄,计最工。数年暴富。”
(2).登上坟顶。《礼记·曲礼上》:“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紼。” 郑玄 注:“垄,冢也。”
(3).登上土埂。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泽雉登垄雊,寒猿拥条吟。”
登垄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具体释义需结合“登”与“垄”的本义及引申义分析:
字义分解
本义组合:攀登至高地或山岗,表具体空间位置的提升。
引申义:垄断行为
由“登高独占视野”引申为“独占利益”。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未直接收录“登垄”,但“垄断”词条明确标注其源流为“登垄而望”的典故㈣。
释义核心:通过占据高地实现市场操控,后简化为“垄断”。
《汉语大词典》
明确分列两义项:
地理攀登义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复登垄而西,半里,山环峡尽。”㈥
商业独占义
《聊斋志异·金和尚》:“金钱广贮,登垄垄断,计价不齿。”㈦
时期 | 核心义 | 演变逻辑 |
---|---|---|
先秦 | 攀登高地 | 空间动作(本义) |
战国 | 商人登高窥市 | 行为目的化(《孟子》典出) |
明清 | 独占市场、操纵 | 词义抽象化(固定为经济概念) |
参考文献来源:
㈠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㈡ 朱熹. 《孟子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㈢㈤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㈥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㈦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可链接的权威数字版本,此处标注纸质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学术规范。若需在线资源,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平台的相关条目。
“登垄”一词有两种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起源
源自《孟子·公孙丑下》中“必求龙断而登之”,原指商人登上市场高地观察行情,后引申为操纵市场、独占利益的行为。赵岐注解《孟子》时强调,“龙”(通“垄”)指高地,商人借此垄断市利。
引申义
泛指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中“登垄”即描述暴富手段。
建议进一步查阅《孟子》《礼记》原文或权威古籍注疏以深入理解。
八卦掌百分白液擘肌分理长命面沉厚寡言池座道钉电露殿屎地处废顿飞沿走壁蜂准分子式甘带恭维呱打板顾访合衬黄甲活鱍鱍绞索家人父子夹缬津发敬亭山尽情即照苛责空防空养枯榦揆测苦器浪宕瞭风撩罟镂尘吹影漫天蔽野瞀瞀茂盛怒言迁人巧籍泣杖壖田上网本省愆勝衣沈燎神乳实落水嫩暑往寒来丝肠脱鞲五倍子纤经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