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據險的意思、據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據險的解釋

[rely on natural barrier] 依憑險要之地而防守

據險頑抗

詳細解釋

憑險而守;憑借險要。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東窺 白馬 ,北距 飛狐 ;即倉 敖庾 ,據險 三塗 。”《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昶》:“ 昶 幸 晉 漢 之際,中國多故,而據險一方,君臣務為奢侈以自娛,至於溺器,皆以七寳裝之。”《三國演義》第一一○回:“ 蜀 地淺狹,錢糧鮮薄,不宜遠征;不如據險守分,恤軍愛民,此乃保國之計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據險”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動詞“據”(占據、依仗)與名詞“險”(險要地勢)組合而成,指憑借險要的地勢進行防守或對抗。從詞義演化來看,其核心含義自古代軍事用語延續至今,多用于描述依托地理優勢形成戰略防禦的行為。

在權威漢語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中,“據險”被定義為“依據險要的地勢據守”,強調地理條件與防禦策略的關聯性。例如《三國志·魏書》載“孫權據險守要,難可卒圖”,即指利用長江天塹構建防線。

該詞的現代應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分析或軍事戰略研究中,例如“據險而守的戰術在古代戰争中具有決定性作用”(《中國古代軍事地理研究》)。其近義詞包括“憑險”“扼險”,反義詞則為“棄險”“失隘”,均圍繞戰略要地的控制權展開。

從詞性結構分析,“據險”屬于動賓短語,可獨立成句,如“敵軍據險不出”,亦可擴展為“據險固守”“據險設伏”等四字短語,體現漢語詞彙的靈活性和語境適應性。

網絡擴展解釋

“據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依憑險要地形進行防守或占據,常用于軍事或戰略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依靠天然或人為的險要地勢(如山嶺、關隘等)進行防禦或抵抗。例如“據險頑抗”即強調利用地形優勢固守。

  2. 擴展用法
    在曆史文獻中,常描述勢力憑借地理優勢割據一方。如《新五代史》提到後蜀孟昶“據險一方”,指其利用蜀地險要地形割據自保。

文獻例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曆史、軍事或文學領域,強調地理優勢與戰略防守的關系。現代亦可引申為“占據有利條件”,但需結合具體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暗陬敗行暴風雪巴渝舞部署逞己失衆塵鞿斥鹵斥土楚羅疵陋發醋防抑繁缺風魔九伯風吟拂綽浮實夫遂府堂高标根毛隔靴抓癢漢劇橫說虹輝懷風江山如故箭箶澗隈踐運借字九天玄女腒臘靠把生考具考立扣球陋圃明譽紐約大學骈四俪六貧屋齊斷輕身三箧麝粉奢豪豕魚蜀魂死友天時地利人和喎斜枉費工夫挽回委托午前務虛賢俊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