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嬭的意思、阿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嬭的解釋

亦作“ 阿妳 ”。1.乳母的俗稱。《北齊書·恩倖傳·穆提婆》:“ 後主 襁褓之中,令其(指 提婆 母 陸令萱 )鞠養,謂之乾阿妳。” 唐 戴孚 《廣異記·鄭會》:“ 滎陽 鄭會 ,家在 渭南 ……其家樹上,忽有靈語呼阿嬭,即 會 妻乳母也。”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妳婆》:“俗稱乳母曰阿嬭,亦曰嬭婆。”

2.母親。 元 柳貫 《祭孫秬文》:“阿翁與汝阿爹阿妳,以家饌祭於中殤童子 阿秬 之魂。” 清 袁枚 《祭妹文》:“阿嬭問:‘望兄歸否?’”

3.祖母。 清 翟灏 《通俗編·稱謂》:“《説文》爾本作尒,故嬭亦變體為妳。今 吳 俗稱祖母曰阿妳……蓋凡婦人尊老者,概有阿妳之稱,今亦然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阿嬭”是一個方言詞彙,主要出現在中國南方某些地區的方言中,含義因地域不同有所差異:

  1. 粵語中的含義
    在粵語中,“阿嬭”發音類似“a1 naai5”,通常指“祖母”或“奶奶”,是對年長女性親屬的尊稱。例如:“阿嬭煮嘅湯好好飲”(奶奶煮的湯很好喝)。

  2. 客家話中的含義
    部分客家地區(如梅州)會将“阿嬭”用于稱呼“母親”,發音接近“a1 ne2”,類似普通話的“媽媽”。例如:“阿嬭,今晚食乜餸?”(媽媽,今晚吃什麼菜?)。

  3. 其他方言的可能性
    在閩南語或潮汕話中,“嬭”可能作為語氣詞或特定稱謂,但使用頻率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注意事項: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嬭

阿嬭是一個表示尊敬的稱謂,通常用于稱呼年長的女性。它來自于方言詞,主要在福建和台灣地區使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阿嬭的拆分部首是女(女兒)和口(口頭的),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阿嬭一詞起源于福建方言,最初用于稱呼和尊重年長的女性。

繁體

阿嬭的繁體字為「阿嬸」,在正式的書寫和印刷中經常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阿嬭可被寫為「阿姊」,意思與現代相似,表示對姊姊、姐姐一類的女性的尊稱。

例句

1. 請問阿嬭您需要幫忙嗎?

2. 阿嬭,您辛苦了。

組詞

阿嬭并沒有特定的組詞形式,但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使用,例如:阿嬭的小孩、阿嬭的朋友等。

近義詞

阿嬭的近義詞包括:婆婆、阿姨、奶奶等,它們同樣表示對女性的尊稱。

反義詞

阿嬭的反義詞沒有固定的對應詞彙,因為它是一種尊稱,沒有明确的對立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