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小餘 ”。
大餘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地名
大餘指中國江西省贛州市下轄的一個縣,古稱“大庾縣”,因地處大庾嶺北麓而得名。該縣曆史悠久,是古代中原通往嶺南的交通要道,現以礦産資源豐富著稱(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
古代曆法術語
在《史記·曆書》等典籍中,“大餘”與“小餘”并稱,用于幹支紀日法的計算。其中“大餘”表示日數累加後的整數部分,對應幹支周期(60日)的餘數;而“小餘”則指不足一日的分數部分。例如,計算冬至到次年冬至的總日數時,若總數為$365 frac{1}{4}$日,則大餘為$5$(即$365 div 60$的餘數),小餘為$frac{1}{4}$日(來源:中華書局《史記》校注本)。
姓氏與人物
“大餘”亦為罕見複姓,現存于少數民族地區。據《姓氏考略》記載,此姓源于古代部落名稱,後逐漸演變為姓氏(來源:國家圖書館藏《中國姓氏大辭典》)。
“大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數量/程度超出
指超過限定數量或程度的部分,常用于描述超出預期的情況。例如:“預算大餘部分需重新審核”。
與小餘對應
古代曆法術語中,将日數計算後不滿六十的整數部分稱為大餘,小數部分稱小餘。例如朔積日除以60後,整數即“大餘”,分數為“小餘”。
古代天文學應用
在《續漢書·律曆志》中記載:
地名
指江西省贛州市下轄的大餘縣(2019年前稱“大庾縣”),位于贛粵交界處,是古代中原與嶺南的交通要道。
人名寓意
作名字時,“大”象征廣闊、重要,“餘”含富足、遺留之意,組合寓意能力出衆、思維深遠。
需注意區分“大餘”作為曆法術語、現代詞語及地名的差異。例如“大餘縣”與曆法術語無關,而“超出”的現代詞義與古代術語也無直接關聯。
說明: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曆法文獻及地理資料,更多細節可參考來源網頁。
伴姑瘢痍璧合珠聯不問皂白踩估赤道春心戳份兒除中蹙毬倒閣颠頭簸腦掉向鵝蛋臉反虜飛魚袋鋒端風逸腹侮官路官學生滾動軸承海峤怳曶黃栗留誨益蹇缺徼靈結跏趺坐京白梨九僧詩季雅郡縣制抗想誇炫連近俪劄龍道履真門藩邈邈明保女皇殍殕皮甲祇苑塙覈繞萦鋭師三蛇羹市擔水硯輸捐蜀麻瑣質讨僭舞筆弄文祥氣下其議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