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equator]∶環繞地球的最大周徑,借指靠近地球赤道的國家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龍。——葉6*劍6*英詩
(2) [celestial equator]∶天球赤道,地球赤道面和天球相交而形成的大圓
(1).古代主渾天說者認為,天體是個渾圓形的球體,赤道即指天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現代天文學稱為天球赤道。《漢書·天文志》:“立春、春分,月東從青道……立夏、夏至,南從赤道。”《後漢書·律曆志下》“黃道去極” 劉昭 注引 漢 張衡 《渾儀》:“赤道橫帶渾天之腹,去極九十一度十六分之五。”《書·洪範》“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 唐 孔穎達 疏:“正當天之中央、南北二極中等之處謂之赤道,去南北極各九十一度。” 明 何景明 《六月望月食》詩:“未月黃衢厄,妖遮赤道行。”
(2).指地球赤道,即環繞地球表面距離南北兩極相等的圓周線。 清 徐繼畬 《地球志略》:“地球從東西直剖之,北極在上,南極在下,赤道橫繞地球之中,日馭之所正照也。” 清 黃遵憲 《以蓮菊桃作歌》:“地球南北倘倒轉,赤道逼人寒暑變。”
(3).猶言知道,誰知道。《金6*瓶6*梅詞話》第三五回:“赤道幹的什麼繭兒,恰似守親的一般。”《金6*瓶6*梅詞話》第六八回:“我的馬走得快,你步行,赤道挨磨到多咱晚,惹的爹説。”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赤道漢語 快速查詢。
赤道是地球表面與自轉軸垂直的假想圓線圈,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地球自轉軸并通過地心。作為地理學重要基準線,它将地球表面劃分為南北兩半球,北緯23°26'至南緯23°26'的帶狀區域被稱為"熱帶"。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赤道是"地球赤道所在的緯線圈,把地球分成南北兩個半球"[來源1]。其實際周長約為40,075公裡,是地球上最大的緯線圈。在氣候學範疇,赤道地區因太陽直射時間長而形成獨特的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維持在26-28℃之間[來源2]。
天文學範疇的赤道坐标系以該線為基準,将天體位置劃分為赤緯和赤經坐标。地球物理學研究表明,赤道地區自轉線速度達到每小時1670公裡,這種高速運動引發獨特的科裡奧利效應[來源3]。值得注意的是,地球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存在23°26'的夾角,這是形成四季更替的重要天文條件。
相關研究證實,赤道附近海域存在著名的"赤道逆流"現象,其流向與南北半球主流洋流方向相反,對全球海洋環流系統産生重要影響[來源4]。最新測量數據顯示,由于地球并非完美球體,實際赤道位置存在約21公裡的橢球偏差。
來源說明: 來源1:《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來源2: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氣候帶劃分标準》 來源3: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基礎天文學術語》 來源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洋委員會報告
赤道是地球表面的一條假想圓圈,将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以下是其核心解釋:
赤道是緯度0°的緯線,距離南北兩極相等,周長約40,075公裡,是地球最長的緯線。它穿過南美洲、非洲、亞洲的多個國家,如厄瓜多爾、巴西、剛果和印度尼西亞。
赤道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平均氣溫約25-28℃,年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這種環境孕育了亞馬遜雨林、剛果盆地等生物多樣性熱點。
部分赤道國家設立紀念碑标志(如厄瓜多爾的“赤道之城”基多),成為旅遊景點。赤道也常被用作全球氣候帶劃分的基準線。
若需更專業的測量數據或地理坐标計算,可參考地球科學相關文獻。
柏樹洞弼佐草偃風從拆賣車廠仇雠踹蹬楚水出資促駕大醇小疵鬄發東莊圖敦崇餓殍枕藉方頭俸料風雅風雨不透佛珠觀陣國家公務員悔讀南華駕鶴西遊将迎膠車交刃角砧解氣急風驟雨九寡絶蹤恺悌君子懇辭潰潰悃質類神兩般兩丱芒芒苦海枚速馬工蹑影追風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啟閉塞雀屏中選瑞芽色喜上靈讪谑司法俗目索葛條痕梃子徒單亡人牌無條件纖毳笑模滋兒小條鞭